纳博科夫与严歌苓畸恋小说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06:50
畸恋,作为爱情中的另类恋情,自古以来存在着,东西方文学中以“畸恋”为主题的作品也屡见不鲜。本文以纳博科夫和严歌苓的畸恋小说为文本,将其作为阐释对象,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对比,比较分析了严歌苓和纳博科夫畸恋小说创作的共同之处,得出严歌苓在畸恋小说创作上对纳博科夫的吸收与改进创新之处。纳博科夫(1899年—1977年),俄裔美籍双语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纳博科夫一生辗转于俄国、欧洲、美国的流亡经历,让纳博科夫切身了解到各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活,并体现在其作品中。纳博科夫的很多文学作品的主题都与其跌汤起伏的人生经历有关,其中爱情主题更是纳博科夫着重表达的。与妻子坎坷的爱情和一段婚外情让纳博科夫对爱情有高于常人的感悟和体会。《洛丽塔》《爱欲或爱达》等中爱情被刻画地淋漓尽致,遭人唾弃不被社会允许的乱伦之恋,纳博科夫将其写作技巧完美呈现在其畸恋小说之上。严歌苓(1958年—至今),作为北美新移民作家,切实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感受到了爱情和人性的脆弱。在严歌苓的文学作品中,畸恋主题被数次呈现。这些文学作品通过描述畸形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在极致环境下,人性的变化和扭曲,表达...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畸恋和畸恋小说的定义和形态
1.1 定义
1.2 形态
1.2.1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情感叙事
1.2.2 严歌苓小说中的情感叙事
2 纳博科夫与严歌苓文学作品中畸恋表现模式之比较
2.1 成长之痛:扭曲的诱因
2.2 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对立
2.3 性压抑说:无意识的伦理撕裂
2.4 压倒欲望的情感选择
3 纳博科夫和严歌苓作品中畸恋产生原因之比较
3.1 心理层面
3.1.1 异国他乡带来的心理转变和落差
3.1.2 家庭内部引起的心理诱因
3.2 生理层面
3.2.1 情感的温存与归属
3.2.2 生理占有欲的驱动
3.2.3 隐形先天和显性后天
3.3 文化层面
3.3.1 异质文化间的文化想象和文化期待
3.3.2 精神或物质的边缘地带
3.3.3 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观抉择
4 严歌苓对纳博科夫畸恋小说创作的借鉴与创新
4.1 “人设”年龄模式
4.2 “光鲜亮丽”与“落魄失败”的男性形象
4.3 “TalkOut”叙事手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洛丽塔式”畸恋故事的深层文化讽喻——以严歌苓的《扮演者》、《阿曼达》、《风筝歌》为例[J]. 邓玉环.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03)
[2]说不尽的移民故事——简析严歌苓的四篇小说[J]. 王卉.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03)
[3]洛丽塔:纳博科夫的“变态”蝴蝶[J]. 何岳球. 外国文学研究. 2008(05)
[4]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J]. 汪小玲.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04)
[5]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严歌苓访谈录[J]. 江少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03)
[6]《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J]. 蔡莉莉.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2)
[7]纳博科夫:在语言的三度空间逍遥[J]. 李小均. 博览群书. 2006(01)
[8]文化边缘的言说与抉择——严歌苓小说论[J]. 汤拥华,张纯. 华文文学. 2005(02)
[9]独特的文化身份与“独特的彩色纹理”——双语作家纳博科夫文学世界的跨文化特征[J]. 周启超. 外国文学评论. 2003(04)
[10]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J]. 陈瑞琳. 华文文学. 2003(05)
博士论文
[1]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 白新欢.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错位的爱[D]. 贺文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897183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畸恋和畸恋小说的定义和形态
1.1 定义
1.2 形态
1.2.1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情感叙事
1.2.2 严歌苓小说中的情感叙事
2 纳博科夫与严歌苓文学作品中畸恋表现模式之比较
2.1 成长之痛:扭曲的诱因
2.2 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对立
2.3 性压抑说:无意识的伦理撕裂
2.4 压倒欲望的情感选择
3 纳博科夫和严歌苓作品中畸恋产生原因之比较
3.1 心理层面
3.1.1 异国他乡带来的心理转变和落差
3.1.2 家庭内部引起的心理诱因
3.2 生理层面
3.2.1 情感的温存与归属
3.2.2 生理占有欲的驱动
3.2.3 隐形先天和显性后天
3.3 文化层面
3.3.1 异质文化间的文化想象和文化期待
3.3.2 精神或物质的边缘地带
3.3.3 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观抉择
4 严歌苓对纳博科夫畸恋小说创作的借鉴与创新
4.1 “人设”年龄模式
4.2 “光鲜亮丽”与“落魄失败”的男性形象
4.3 “TalkOut”叙事手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洛丽塔式”畸恋故事的深层文化讽喻——以严歌苓的《扮演者》、《阿曼达》、《风筝歌》为例[J]. 邓玉环.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03)
[2]说不尽的移民故事——简析严歌苓的四篇小说[J]. 王卉.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03)
[3]洛丽塔:纳博科夫的“变态”蝴蝶[J]. 何岳球. 外国文学研究. 2008(05)
[4]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J]. 汪小玲.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04)
[5]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严歌苓访谈录[J]. 江少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03)
[6]《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J]. 蔡莉莉.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2)
[7]纳博科夫:在语言的三度空间逍遥[J]. 李小均. 博览群书. 2006(01)
[8]文化边缘的言说与抉择——严歌苓小说论[J]. 汤拥华,张纯. 华文文学. 2005(02)
[9]独特的文化身份与“独特的彩色纹理”——双语作家纳博科夫文学世界的跨文化特征[J]. 周启超. 外国文学评论. 2003(04)
[10]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J]. 陈瑞琳. 华文文学. 2003(05)
博士论文
[1]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 白新欢.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错位的爱[D]. 贺文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897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9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