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李德懋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学相比较

发布时间:2020-12-14 13:47
  李德懋是位兼具道德实践实学、经世哲学、考据实学等哲学思想为一体的实学家,他尤其在扬弃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力求确立起一种符合朝鲜民族现实生活所需的新道德规范,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情愫,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文学中,这种实学思想表现为道德性与文学性的和谐统一。即,他认为文学是作家精神境界的形象再现,人品的高低决定涛品的高低。因而,他在品评诗作时采取“知人论世”的批评方式;在其诗作中,努力追求一种人格美,忧国恤民,力求建立一种人际和合的德治社会。 李德懋还基于中庸、求实的实学思想,努力追求一种基于事物本性的作家的天真与作品的真实,认为诗歌是情感之学,要求景物描写的真实性,而且通过使用具有民族性的诗语、诗风、题材,体现朝鲜民族的生活文化。同时,他还客观、辩证地博采众家文学所长,创作出大量在诗眼的锤炼、叠字的运用、诗句的对仗、结构的布局、复合意象的营构等方面都有创意的诗作。 总之,李德懋是在北学派诗歌领域的主将,他具有独特的诗风、诗格,在朝鲜乡土诗的传承、中朝文学的双向反馈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传播作用。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概况
    3. 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德懋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 修养观
        1. 修养观形成的背景
        2. 自我修养的原理
        3. 自我修养的道德规范
            3.1 道德修养的内化
            3.2 道德修养的外化
    第二节 人本观
        1. 人道主义思想
            1.1 十分珍视人的生命
            1.2 提倡人文关怀
        2. 人格平等思想
            2.1 主张家庭成员间的平等
            2.2 主张人格、意志上的平等
    第三节 治学观
        1. 好学的一生
        2. 治学倾向
            2.1 崇经溯古
            2.2 实际、实用
            2.3 博学多识
        3. 治学方法
            3.1 求实的训诂方法
            3.2 从历史流程中加以考证的方法
            3.3 实际考察取证的方法
    第四节 李德懋与先秦儒家在义利观上的异同
        1. 相同点
            1.1 四民观与治生观
            1.2 商道德
        2. 不同点
            2.1 义利观与制欲论
            2.2 经营理念
第二章 李德懋的诗歌理论
    第一节 诗歌本质论
        1. “天真”的内涵
        2. 真情
        3. “天机”
    第二节 诗人心理涵养论
        1. “(气)真”与“正”
        2. 人品与诗品
        3. 升华人品的途径
    第三节 通变论
        1. 反拟古,倡创新
        2. 强调“古意”,主张继承
        3. 全方位的“求是性继承观”
    第四节 诗歌批评论
        1. 知人论世
            1.1 论诗人的生平、品行
            1.2 论诗人的才、情、气、学
            1.3 “论世”
        2. 品藻流别
            2.1 意新语工之品
            2.2 辨味之品
            2.3 格调家数之品
    第五节 李德懋的诗学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李调元
        1. 李德懋诗学观与王士祯诗学观之比较
            1.1 气(神)
            1.2 形与神
            1.3 悟
        2. 李调元与《清脾录》
第三章 李德懋的诗歌
    第一节 李德懋诗歌的意识底蕴
        1. 自我省察意识
        2. 以诗辅谊意识
            2.1 文学交流
            2.2 真诚会友
        3. 民族自省意识
            3.1 对民族历史的反思
            3.2 对民族现实的批评与对百姓生活的体恤
    第二节 李德懋诗歌的美感世界
        1. 辞采美的创造
            1.1 诗眼考察
            1.2 叠字
            1.3 对仗
        2. 结构美的创造
            2.1 承接之美
            2.2 交综之美
        3. 复合意象美的创造
            3.1 复合意象的联想特征
            3.2 复合意象的实感特征
            3.3 复合意象的含蓄特征
    第三节 李德懋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反馈
        1. 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
        2. 诗歌创新:创作具有“朝鲜风”的诗歌
            2.1 使用具有民族性的诗语
            2.2 汉诗的民谣化
            2.3 选取具有民族性的题材
        3. 李调元、潘庭筠对李德懋诗歌的品评
            3.1 《韩客巾衍集》
            3.2 李调元、潘庭筠对《青庄集》的点评
第四章 李德懋文学的特征及其地位
    第一节 李德懋文学的特征
        1. 文学表现的真实性
        2. 文学意识的中和性
        3. 文学主体的道德性
    第二节 李德懋文学在朝鲜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1. 李德懋是在北学派诗歌领域的主将
        2. 李德懋具有有别于其他北学派作家的独特诗风
        3. 李德懋在朝鲜文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传播作用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伦理[J]. 栗志刚.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本文编号:2916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16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