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笔下的“小人物”与“大时代”——从《伊斯坦布尔》《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到《红发女人》
发布时间:2020-12-16 04:01
<正>帕慕克曾经说过:"我必须这么回答:‘我只为土耳其人写作。’"[1]280读过帕慕克作品的人都知道,帕慕克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土耳其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而展开,帕慕克笔下的人物关系,包括父母亲情、"兄弟之争""杀父"与"弑子",以及他所有"脑袋里的怪东西",都在变相地诉说着土耳其的当代故事和"小人物"[2]处于"大时代"洪流中的命运纠葛。帕慕克出生和生活于伊斯坦
【文章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08期 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耳其模式”刍议[J]. 李秉忠. 欧洲研究. 2012(05)
[2]“土耳其模式”的新变化及其影响[J]. 王林聪. 西亚非洲. 2012(02)
[3]“土耳其模式”:历史与现实[J]. 昝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4]“土耳其模式”给动荡中东的启示[J]. 王林聪. 人民论坛. 2011(21)
博士论文
[1]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意识形态研究[D]. 俞海杰.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19493
【文章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08期 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耳其模式”刍议[J]. 李秉忠. 欧洲研究. 2012(05)
[2]“土耳其模式”的新变化及其影响[J]. 王林聪. 西亚非洲. 2012(02)
[3]“土耳其模式”:历史与现实[J]. 昝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4]“土耳其模式”给动荡中东的启示[J]. 王林聪. 人民论坛. 2011(21)
博士论文
[1]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意识形态研究[D]. 俞海杰.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19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1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