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叙事与文学民粹主义的发生 ——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非虚构创作为中心考察
发布时间:2021-01-04 19:03
以《二手时间》为代表的非虚构叙事作品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她的这种“复调叙事”的创作形式可以说是对巴赫金“复调”理论在非虚构叙事作品中的创造性运用。在民粹主义兴起的今天,这种在非虚构作品中“多声部”发声形式与民粹主义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复调叙事形式分析,可以发现复调叙事与民粹主义思想的关系:复调叙事是民粹思想在文学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民粹思想使复调叙事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文学由精英文学转向民间文学,复调叙事也同样经历着由精英文学文本转向民间文学文本,同时,由虚构文学转向纪实文学,在这样的两种转变过程中,复调叙事在民粹思想的影响下表现形式有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在这样一个影响的过程中,作家在对复调叙事形式的运用中并没落入民粹主义将人民主体地位极端化的窠臼,创作主体抛弃了民粹主义人民极端的部分,借由普通大众团体来表达对人生、社会、未来的思考。可以说,复调叙事在借民粹思想丰富理论形式的同时,抛弃它的极端化,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复调理论
1.2.2 民粹主义
1.2.3 复调叙事与民粹主义关系研究
1.2.4 关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研究
1.3 核心观念厘定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微观分析:从《二手时间》来看复调叙事与文学民粹主义的发生
2.1 多重复调
2.1.1 形式内容上的显性复调
2.1.2 情感上的隐性复调
2.1.3 复调叙事形式背后隐藏的文学民粹主义内容
2.2 对话特征
2.2.1 文学创作的对话性
2.2.2 对话中的民粹主义特征
2.3 小结
第3章 中观印证:作家风格视野下的复调叙事与文学民粹主义的发生
3.1 纪实文本中的复调叙事——文学民粹主义在文学领域新的表现形式
3.1.1 对人性的拷问
3.1.2 血的记忆的铭记
3.1.3 红色政权的反思
3.2 去极端化——构建一个平和的民众话语体系
3.2.1 对小人物的情感描摹
3.2.2 口述实录的叙事模式
3.3 复调叙事背后的民粹思想——作家实现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的载体
3.4 小结
第4章 宏观观照:诺贝尔文学奖视域下的复调叙事与文学民粹主义的发生
4.1 文体形式的转变——从虚构文体走向纪实文体
4.1.1 对真实历史的复现
4.1.2 传承现实主义
4.2 文本主体的转变——从精英转向大众
4.2.1 表达群众诉求
4.2.2 正视苦难与爱
4.2.3 诉求人道主义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57263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复调理论
1.2.2 民粹主义
1.2.3 复调叙事与民粹主义关系研究
1.2.4 关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研究
1.3 核心观念厘定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微观分析:从《二手时间》来看复调叙事与文学民粹主义的发生
2.1 多重复调
2.1.1 形式内容上的显性复调
2.1.2 情感上的隐性复调
2.1.3 复调叙事形式背后隐藏的文学民粹主义内容
2.2 对话特征
2.2.1 文学创作的对话性
2.2.2 对话中的民粹主义特征
2.3 小结
第3章 中观印证:作家风格视野下的复调叙事与文学民粹主义的发生
3.1 纪实文本中的复调叙事——文学民粹主义在文学领域新的表现形式
3.1.1 对人性的拷问
3.1.2 血的记忆的铭记
3.1.3 红色政权的反思
3.2 去极端化——构建一个平和的民众话语体系
3.2.1 对小人物的情感描摹
3.2.2 口述实录的叙事模式
3.3 复调叙事背后的民粹思想——作家实现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的载体
3.4 小结
第4章 宏观观照:诺贝尔文学奖视域下的复调叙事与文学民粹主义的发生
4.1 文体形式的转变——从虚构文体走向纪实文体
4.1.1 对真实历史的复现
4.1.2 传承现实主义
4.2 文本主体的转变——从精英转向大众
4.2.1 表达群众诉求
4.2.2 正视苦难与爱
4.2.3 诉求人道主义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57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5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