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文献中的战争叙事 ——以先秦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1 01:54
战争是人类书写历史和创作文学的主题。不同的地理环境诞生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同的文明形态进行不同的战争实践,不同的战争实践引发不同的战争思考。各种主动和被动的战争思考通过形式各样的文本书写传承至今。透过战争叙事的文本表层,呈现在研究视域中的是战争形态与文化取向之间紧密深层的互动关系。东西方绵绵不断的战争史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东方和西方各自古老战争观念的展开式。虽然漫长的时间使庞大的文化载体表层显得千变万化,但文化内核逻辑始终有迹可循。本文立足于先秦中国(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和古代希腊(约公元前八世纪.前三世纪)古典文献中的战争叙事,解析叙事文本和叙事理论的文化背景,通过对战争书写下具体战争元素的文本分析,研究国家意识形成初期中国的战争形态,探寻其中蕴含的战争观念与文化取向,对照比较同时期古希腊的战争文化现象,了解、梳理并解释中国军事文化的某些征象。学界之前的研究,多是从军事史学的角度,或是囿于单个的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本文打破文学、历史与战争研究之间原有的学科界限,在文学叙事的场域中研究春秋战国和古代希腊的战争形态与文化取向,对中西军事文化异同及中国军事文化的独特点予以重新观照。战争叙事是...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释题
一、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
二、战争文化研究价值论述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概述
二、关于本文材料文本的选取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一、立足文本的文学研究
二、本文结构与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 先秦战争叙事和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商周巫史制度与《春秋》史观下的战争叙事
一、商周巫史制度所决定的观察视角和载录方式
二、道德批判:《春秋》表达文化理想的方式
第二节 《左传》战争叙事特征背后的深层暗示
一、战争叙事主语中的个体与群体
二、战争叙事中"言"与"行"的分录与联动
第三节 先秦战火下的个体情绪与文化理想
一、从春秋到战国:隐藏在文字叙事中的量化转变
二、个体体验所激发的厌战情绪与反战思想
三、重谋略重道德:中国式战争思维的萌芽
第二章 古希腊战争叙事与战争专史形成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古希腊史诗传统对叙事风格的影响
一、文化的自由发展
二、史诗与早期历史叙事
三、史诗"英雄"所承载的历史感及其形象
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觉醒
一、个体历史意识逐渐苏醒
二、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叙事视角
第三节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战争叙事
一、客观而精确的记录
二、战争专史的出现
第三章 战争描写:叙事细节中呈现出的形象表达与文化推理
第一节 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战争书写
一、春秋战国:被道德与政治双重"责任化"的女性
二、古希腊:在战争中被"物化"的女性
第二节 战争语境下"话语"的强化描述
一、先秦中国:作为军事力量直接应用于战争的话语
二、古希腊:战争话语在群体心理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战俘命运与战争目的的潜在阐述
一、先秦中国:"礼""利"观念的双重诉求
二、古希腊:战败者命运悲剧的必然逻辑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战争实践:叙事主题建构下的形态征象与文化互动
第一节 "是"什么:战争初级形态(战斗)的文化内涵解析
一、先秦中国:历史意识在战斗要素上的隐约表现
二、古希腊:史诗传统在战场实践上的内在递进及转向
第二节 "变"什么:战争中级形态(战术)的文化成因探究
一、先秦:从"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
二、古希腊:从"单兵勇气"到"方阵荣誉"
第三节 "为"什么:战争高级形态(战略)的文化逻辑分析
一、先秦中国:文化理想与利益分析同构下的战略选择
二、古希腊:历史与现实二元对立下的战略困境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战争思维与中国战争方式
第一节 实践与创作:先秦战争中"士"的身份解读
一、战争实践的参与主体
二、中国古典兵学的成熟
三、先秦兵书与古希腊军事著作著述目的的比较
第二节 中国战争文化与中国式战争
一、道德理性:战争的评判标准
二、重谋轻术:战争的进行方式
三、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最高境界
四、论"勇":战争中的人物臧否
第三节 当知识分子遭遇战争
一、中国传统军事道德思维与近代"和战两难"的集体焦虑
二、"士"参与战争的流变大势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90217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释题
一、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
二、战争文化研究价值论述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概述
二、关于本文材料文本的选取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一、立足文本的文学研究
二、本文结构与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 先秦战争叙事和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商周巫史制度与《春秋》史观下的战争叙事
一、商周巫史制度所决定的观察视角和载录方式
二、道德批判:《春秋》表达文化理想的方式
第二节 《左传》战争叙事特征背后的深层暗示
一、战争叙事主语中的个体与群体
二、战争叙事中"言"与"行"的分录与联动
第三节 先秦战火下的个体情绪与文化理想
一、从春秋到战国:隐藏在文字叙事中的量化转变
二、个体体验所激发的厌战情绪与反战思想
三、重谋略重道德:中国式战争思维的萌芽
第二章 古希腊战争叙事与战争专史形成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古希腊史诗传统对叙事风格的影响
一、文化的自由发展
二、史诗与早期历史叙事
三、史诗"英雄"所承载的历史感及其形象
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觉醒
一、个体历史意识逐渐苏醒
二、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叙事视角
第三节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战争叙事
一、客观而精确的记录
二、战争专史的出现
第三章 战争描写:叙事细节中呈现出的形象表达与文化推理
第一节 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战争书写
一、春秋战国:被道德与政治双重"责任化"的女性
二、古希腊:在战争中被"物化"的女性
第二节 战争语境下"话语"的强化描述
一、先秦中国:作为军事力量直接应用于战争的话语
二、古希腊:战争话语在群体心理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战俘命运与战争目的的潜在阐述
一、先秦中国:"礼""利"观念的双重诉求
二、古希腊:战败者命运悲剧的必然逻辑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战争实践:叙事主题建构下的形态征象与文化互动
第一节 "是"什么:战争初级形态(战斗)的文化内涵解析
一、先秦中国:历史意识在战斗要素上的隐约表现
二、古希腊:史诗传统在战场实践上的内在递进及转向
第二节 "变"什么:战争中级形态(战术)的文化成因探究
一、先秦:从"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
二、古希腊:从"单兵勇气"到"方阵荣誉"
第三节 "为"什么:战争高级形态(战略)的文化逻辑分析
一、先秦中国:文化理想与利益分析同构下的战略选择
二、古希腊:历史与现实二元对立下的战略困境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战争思维与中国战争方式
第一节 实践与创作:先秦战争中"士"的身份解读
一、战争实践的参与主体
二、中国古典兵学的成熟
三、先秦兵书与古希腊军事著作著述目的的比较
第二节 中国战争文化与中国式战争
一、道德理性:战争的评判标准
二、重谋轻术:战争的进行方式
三、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最高境界
四、论"勇":战争中的人物臧否
第三节 当知识分子遭遇战争
一、中国传统军事道德思维与近代"和战两难"的集体焦虑
二、"士"参与战争的流变大势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90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9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