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传教士宾为霖与《天路历程》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08:33
宾为霖是英国长老会第一位来华传教士,他在传教活动中起到中西文化交流“文化使者”的作用,本文以其《天路历程》汉译本(文言本和官话本)为依托,对其传教生涯和文字事功进行考订和比较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1章绪论交待本文研究的缘由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资料收集,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2章宾为霖与基督教“福音奋兴”运动描述宾为霖痴迷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的童年,皈依基督教福音宣道的少年和基督教“福音奋兴”运动。第3章宾为霖在华传教的“心路历程”讲述英国长老会概况和传教士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等背景知识,勾勒宾为霖在华传教的“心路历程”,天路精神和文字事功。第4章宾为霖与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描述《天路历程》思想性和艺术性,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背景,查考《天路历程》宾为霖汉译版本。第5章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评价从译介取向、文体风格和三美诗论三方面与约翰·班扬《天路历程》英文原著对比,探讨译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得失以及其文化支撑。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2 相关学术史回顾
1.3 本文依据的原始资料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
第2章 宾为霖与基督教“福音奋兴”运动
2.1 痴迷《天路历程》的童年时代
2.2 皈依基督教宣道的少年时代
2.3 基督教“福音奋兴”运动
第3章 宾为霖在华传教的“心路历程”
3.1 历史背景
3.2 心路历程
3.3 天路精神
3.4 文字事功
第4章 宾为霖与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
4.1 约翰·班扬与《天路历程》综述
4.2 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背景
4.3 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版本
第5章 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评价
5.1 译介取向
5.2 文体风格
5.3 三美诗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J]. 卓新平. 中国宗教. 2007(08)
[2]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下)[J]. 宫宏宇. 音乐研究. 2007(02)
[3]内地会传教士与反鸦片运动——以《中国亿兆》一文为中心[J]. 卢在轼. 宗教学研究. 2007(02)
[4]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归化”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 陆国飞.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天路历程》和《西游记》的对比分析[J]. 任慧君,包磊. 电影评介. 2007(10)
[6]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J]. 俞祖华,胡瑞琴. 齐鲁学刊. 2007(03)
[7]近代福州基督教圣乐事工概况及影响——纪念基督福音传入福州160周年(1847-2007年)[J]. 林键. 金陵神学志. 2007(01)
[8]晚清新教传教士的中国佛教观[J]. 李新德. 宗教学研究. 2007(01)
[9]从政治到艺术翻译模式的演变——论清末民初的诗歌翻译[J]. 廖七一.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1)
[10]基督教赞美诗与道教道诗中的“神”与“人”[J]. 余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 翁伟志.福建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天路历程》与《西游记》:历史类型学阐释[D]. 武永娜.河南大学 2006
[2]对《天路历程》的原型解析[D]. 高红.东北林业大学 2006
[3]近代福建海上音乐交流的初步研究(1840~1949)[D]. 吴少静.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81828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2 相关学术史回顾
1.3 本文依据的原始资料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
第2章 宾为霖与基督教“福音奋兴”运动
2.1 痴迷《天路历程》的童年时代
2.2 皈依基督教宣道的少年时代
2.3 基督教“福音奋兴”运动
第3章 宾为霖在华传教的“心路历程”
3.1 历史背景
3.2 心路历程
3.3 天路精神
3.4 文字事功
第4章 宾为霖与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
4.1 约翰·班扬与《天路历程》综述
4.2 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背景
4.3 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版本
第5章 宾为霖《天路历程》汉译评价
5.1 译介取向
5.2 文体风格
5.3 三美诗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J]. 卓新平. 中国宗教. 2007(08)
[2]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下)[J]. 宫宏宇. 音乐研究. 2007(02)
[3]内地会传教士与反鸦片运动——以《中国亿兆》一文为中心[J]. 卢在轼. 宗教学研究. 2007(02)
[4]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归化”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 陆国飞.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天路历程》和《西游记》的对比分析[J]. 任慧君,包磊. 电影评介. 2007(10)
[6]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J]. 俞祖华,胡瑞琴. 齐鲁学刊. 2007(03)
[7]近代福州基督教圣乐事工概况及影响——纪念基督福音传入福州160周年(1847-2007年)[J]. 林键. 金陵神学志. 2007(01)
[8]晚清新教传教士的中国佛教观[J]. 李新德. 宗教学研究. 2007(01)
[9]从政治到艺术翻译模式的演变——论清末民初的诗歌翻译[J]. 廖七一.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1)
[10]基督教赞美诗与道教道诗中的“神”与“人”[J]. 余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 翁伟志.福建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天路历程》与《西游记》:历史类型学阐释[D]. 武永娜.河南大学 2006
[2]对《天路历程》的原型解析[D]. 高红.东北林业大学 2006
[3]近代福建海上音乐交流的初步研究(1840~1949)[D]. 吴少静.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81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08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