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自由的国度》中属下阶层的生存挣扎主题
发布时间:2021-03-14 23:53
维·苏·奈保尔是印裔英国小说家,也是最重要的移民作家之一,其重要的作品之一《自由的国度》由五个不同的故事连缀而成,并在1971年获得英国布克奖。本文从庶民研究的视角探究《自由的国度》中属下阶层为生存而挣扎的主题。通过分析小说前两部分“格格不入的人”以及“告诉我将要杀谁”中的主人公的遭遇以及他们摆脱困境的方式,分析身在西方大都市的属下阶层无法进入主流社会的原因,揭示在恐外及种族歧视盛行的白人社会中,属下阶层移民作为城市边缘人以及他者,无法完成向上的社会流动。为了能够摆脱困境,能在大都市生存下去,这些移民也做出种种努力与挣扎。本文认为他们主要通过努力工作,模仿白人生活方式以及与主流社会身份协商的方式,争取摆脱困境。然而,他们始终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改变不了边缘人物的从属地位,甚至未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文认为两位主人公是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思想的侵蚀,产生了文化自卑感,无法建立自我认同和自信心。作为在大都市为生存而挣扎的属下阶层,他们始终被看作是局外人,他者。奈保尔作为处于文化夹缝中的移民作家,一方面揭示了属下阶层的困境并赋予其声音,但是对于属下阶层在夹缝中求生存抱有同情,另外一方面又认同并...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ⅠINTRODUCTION
1.1 V. S. Naipaul and In a Free State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Ⅱ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The Key Concepts in Post-colonial Studies
2.2 Spivak’s Concept of Subalternity
CHAPTER Ⅲ THE SUBALTERN’S PREDICAMENT
3.1 The Xenophobia in the Western Metropolis
3.2 The Subaltern’s Existential Predicament
3.2.1 Poverty
3.2.2 Homelessness and Alienation
CHAPTER Ⅳ THE SUBALTERN’S STRUGGLE FOR SURVIVAL
4.1 Hard Work as a Way of Struggle
4.2 Mimicry as a Way of Struggle
4.3 Identity Negotiation as a Way of Struggle
CHAPTER Ⅴ CONCLUSION
WORKS CITE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奈保尔《自由国度》和萨特《恶心》中的存在主义[J]. 胥维维. 外语教育研究. 2015(03)
[2]解读奈保尔小说《自由国度》[J]. 李奕. 当代文坛. 2013(06)
[3]结构·空间·视角:《自由国度》的叙事艺术[J]. 郭先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奈保尔对后殖民语境中漂泊者的批判——解读短篇小说《格格不入的人》[J]. 张晓敏.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1(02)
[5]对斯皮瓦克底层人研究的再解读[J]. 兰夕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S1)
[6]《告诉我要杀谁》中流亡者的困境[J]. 李珂.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7]“自由世界”的牺牲品——解读奈保尔的《在一个自由的国度》[J]. 孙妮.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9(01)
[8]奈保尔小说《自由国度》的空间解读[J]. 王莎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9]《在一个自由的国度》简评[J]. 高照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10]《游击队员》与《在一个自由的国度》[J]. 阮炜. 外国文学. 2005(02)
博士论文
[1]协商的身份认同[D]. 陈慕良(Tan Moh Liang).苏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83183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ⅠINTRODUCTION
1.1 V. S. Naipaul and In a Free State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Ⅱ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The Key Concepts in Post-colonial Studies
2.2 Spivak’s Concept of Subalternity
CHAPTER Ⅲ THE SUBALTERN’S PREDICAMENT
3.1 The Xenophobia in the Western Metropolis
3.2 The Subaltern’s Existential Predicament
3.2.1 Poverty
3.2.2 Homelessness and Alienation
CHAPTER Ⅳ THE SUBALTERN’S STRUGGLE FOR SURVIVAL
4.1 Hard Work as a Way of Struggle
4.2 Mimicry as a Way of Struggle
4.3 Identity Negotiation as a Way of Struggle
CHAPTER Ⅴ CONCLUSION
WORKS CITE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奈保尔《自由国度》和萨特《恶心》中的存在主义[J]. 胥维维. 外语教育研究. 2015(03)
[2]解读奈保尔小说《自由国度》[J]. 李奕. 当代文坛. 2013(06)
[3]结构·空间·视角:《自由国度》的叙事艺术[J]. 郭先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奈保尔对后殖民语境中漂泊者的批判——解读短篇小说《格格不入的人》[J]. 张晓敏.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1(02)
[5]对斯皮瓦克底层人研究的再解读[J]. 兰夕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S1)
[6]《告诉我要杀谁》中流亡者的困境[J]. 李珂.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7]“自由世界”的牺牲品——解读奈保尔的《在一个自由的国度》[J]. 孙妮.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9(01)
[8]奈保尔小说《自由国度》的空间解读[J]. 王莎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9]《在一个自由的国度》简评[J]. 高照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10]《游击队员》与《在一个自由的国度》[J]. 阮炜. 外国文学. 2005(02)
博士论文
[1]协商的身份认同[D]. 陈慕良(Tan Moh Liang).苏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83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08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