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世界文学家孔子:德国文学史系统的孔子塑造

发布时间:2021-04-08 11:25
  孔子在德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史系统中担任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既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这就证明,外来符号在西方知识系统内的功能、属性决定于系统运作的结构性需要。孔子作为中国精神的代码,在精神哲学的世界文学框架内,自然可以从宗教、道德哲学家转换为世界文学家,代表一种和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浑然不分的"自然文学"。这一格局不仅影响了欧洲知识界的中国文学认知,也长期左右了汉学家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但是,随着文学逐渐摆脱精神范畴而成为以作品、文本为导向的自治系统,述而不作的孔子的文学家地位也日益动摇,《春秋》作者问题的困扰就是一个明显征象。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进入世界文学的结构性条件
二、世界文学作家孔子的塑造
三、文学精神与神学
四、《春秋》悖论与文本的自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有何相干?——就一个学界热点问题回应张西平先生[J]. 刘耘华.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03)



本文编号:3125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25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e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