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艾略特作品中女性的道德空间
发布时间:2021-05-21 21:12
乔治·艾略特(1819-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1860)、《织工马南》(1861)、《米德尔马契》(1869)这三部道德主题鲜明的作品一直被拿来讨论,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现实生活的缩影。作品中的妇女本本分分地遵从着传统社会对女性道德的规约与准则,恪守着作为女孩、妻子、母亲的女性角色,把对父母的孝顺、对亲人的责任、对儿女的无私奉献,以及勤劳节俭、绝对的诚实、纯洁谦恭奉为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规范,担负起维持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高尚道德水准的女神。艾略特作品中女性的道德空间由两个维度构成,即人本宗教道德空间、社会公德空间,人本宗教是艾略特在作品中反复提及的,而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关于道德本质,从鲍曼的后现代道德哲学思想中,可以看出对他者的无限责任就是道德的本质。妇女在家庭和婚姻上的道德问题是艾略特身处维多利亚社会一直所思考的,并且一直在探寻的。通过分析人本宗教道德空间与社会公德空间来概括女性的道德空间存在于维多利亚社会的意义,在男权意识主导、道德虚伪、女性生存艰难的社会环境下,妇女们通过精神上的高尚性、道德上的纯洁性、角色上的引导性...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George Eliot and her Works
1.2 Literature Review
1.2.1 Overseas Studies
1.2.2 Domestic Studies
1.3 About Moral Space
Chapter 2 Humanistic Religious Moral Space
2.1 Religious Toleration
2.2 Female Christ
2.3 Retribution for Sin
Chapter 3 Social Moral Space
3.1 Family’s Morality
3.1.1 Kinship and Friendship Coexist
3.1.2 Apathy and Warmth Coexist
3.2 Marital Morality
3.2.1 Importance of Love and“Bread”
3.2.2 Relation between Women’s Inferiority and Men’s Superiority
Chapter 4 The Significance of Women’s Moral Space in Victorian Society
4.1 Highlight of the Male-dominated Social Consciousness
4.2 Revela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Moral Hypocrisy
4.3 Exposure of the Women’s Living Space
Chapter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Acknowledgement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米德尔马契》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婚姻观[J]. 王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7)
[2]道德空间界说[J]. 龚长宇,晁乐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5)
[3]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贵族妇女的慈善活动[J]. 姜德福,马雪松. 英国研究. 2013(00)
[4]在面向他者的道德空间中重拾责任[J]. 严学钧.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2)
[5]西方空间批评理论探究[J]. 谢春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2(04)
[6]《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家庭伦理道德观[J]. 刘淑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01)
[7]简·奥斯丁与乔治·艾略特小说思想之比较[J]. 黄如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4)
[8]乔治·艾略特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责任观念[J]. 乔修峰.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4)
[9]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道德的艺术表现[J]. 杜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10]空间的哲学:福柯的“异托邦”概念[J]. 尚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博士论文
[1]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 侯斌英.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门意象与“屋里的天使”—乔治·艾略特小说中女性观解读[D]. 杨静.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道德主题解读[D]. 刘淑君.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0388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George Eliot and her Works
1.2 Literature Review
1.2.1 Overseas Studies
1.2.2 Domestic Studies
1.3 About Moral Space
Chapter 2 Humanistic Religious Moral Space
2.1 Religious Toleration
2.2 Female Christ
2.3 Retribution for Sin
Chapter 3 Social Moral Space
3.1 Family’s Morality
3.1.1 Kinship and Friendship Coexist
3.1.2 Apathy and Warmth Coexist
3.2 Marital Morality
3.2.1 Importance of Love and“Bread”
3.2.2 Relation between Women’s Inferiority and Men’s Superiority
Chapter 4 The Significance of Women’s Moral Space in Victorian Society
4.1 Highlight of the Male-dominated Social Consciousness
4.2 Revela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Moral Hypocrisy
4.3 Exposure of the Women’s Living Space
Chapter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Acknowledgement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米德尔马契》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婚姻观[J]. 王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7)
[2]道德空间界说[J]. 龚长宇,晁乐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5)
[3]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贵族妇女的慈善活动[J]. 姜德福,马雪松. 英国研究. 2013(00)
[4]在面向他者的道德空间中重拾责任[J]. 严学钧.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2)
[5]西方空间批评理论探究[J]. 谢春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2(04)
[6]《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家庭伦理道德观[J]. 刘淑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01)
[7]简·奥斯丁与乔治·艾略特小说思想之比较[J]. 黄如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4)
[8]乔治·艾略特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责任观念[J]. 乔修峰.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4)
[9]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道德的艺术表现[J]. 杜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10]空间的哲学:福柯的“异托邦”概念[J]. 尚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博士论文
[1]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 侯斌英.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门意象与“屋里的天使”—乔治·艾略特小说中女性观解读[D]. 杨静.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道德主题解读[D]. 刘淑君.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0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0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