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尼奥“沙盘”式小说中的人性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04:03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叙事文本创作和“沙盘”概念所呈现的自由度高、开放性强和互动性强等特点相契合。在作者构建的“沙盘”文本空间之中,人物命运如细沙般任由话语权利摆弄的生存状态更为明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样,“沙盘”的最终建模和文学文本的最终呈现,都是对可能世界的一种呼唤。论文绪论部分介绍了波拉尼奥的生平及其创作,并梳理了“沙盘”概念在不同学理领域的异同和流变,探究了“沙盘”概念和文学之间在特征、形式等各方面的契合性。将“沙盘”概念引入文学批评之中,并讨论波拉尼奥的叙事文学创作是如何构建文学“沙盘”的。第一章主要探究波拉尼奥“沙盘”式叙事构建,发现波拉尼奥通过叙事空间的多元化、叙事时间的不定化、叙事的多样化以及不同文本的互文勾连等叙事手法,将“沙盘”的高自由度、开放性、拟真性等特性融入文学创作,形成独特的“沙盘”式小说世界。第二章则探究波拉尼奥通过如细沙般“流动”的边缘人物形象:流亡者、女性人物、同性恋群体和社会底层人物的塑造来表达人物受话语、权力等暴力而“流动”的生存状态。在第三章中,主要论述了相对于人物“流动”状态下,作者在“沙盘”文本世界中对固守的人性主题的表达和开掘,以及在文本之中提...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罗贝托·波拉尼奥生平及其创作概况
第二节 罗贝托·波拉尼奥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沙盘”概念论析
第四节 “沙盘”与文学
第一章 波拉尼奥小说“沙盘”式叙事构建
第一节 “沙盘”式小说的空间构建:叙事空间的多元化
(一)文本中地理空间的多元化
(二)多种空间并置的多元叙事空间
第二节 “沙盘”式小说的时间构建:叙事时间的不定化
(一)模糊的故事时间
(二)模糊的叙事时间
第三节 “沙盘”式小说的开放性:叙事导向
(一)叙事省略:预留的文本建构空间
(二)叙事诗化:读者想象的再调动
(三)叙事介入:模糊现实和虚构的界限
第四节 “沙盘”式小说的复杂性:文本互文
(一)文本间人物、主题互文:文本内容的增殖
(二)文本外互文:文本意义生成的多元
第二章 波拉尼奥小说中人的“沙盘”式生存状态
第一节 流亡者:暴力催生的失路人
(一)流亡与暴力的源起
(二)“流亡”状态的文本人物呈现
(三)暴力下的流亡人生
第二节 边缘人:身份焦虑的离群者
(一)同性恋身份群体
(二)社会底层人物
第三节 女性:熟视无物的受害者
第三章 人性的坚守:“流动”生存状态下的救赎之道
第一节 侦探形象:真相的追寻者
第二节 文学爱好者形象:精神护身符的探索者
第三节 亲历事件的人物和读者:正义的守望者
第四章 波拉尼奥“沙盘”式小说的意义
第一节 文学流脉的延续
第二节 波拉尼奥“沙盘”式小说接受层面的劣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罗贝托·波拉尼奥大事年表
附录二 罗贝托·波拉尼奥主要作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如何面对暴力[J]. 刘剑梅. 小说评论. 2018(05)
[2]后现代小说的全景式构建——评波拉尼奥《2666》[J]. 陈小红. 出版广角. 2017(24)
[3]直播·凝视·镜像——论小说《2666》的话剧改编[J]. 高媛媛,张成.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7(06)
[4]拉丁美洲需要什么样的文学?[J]. 张伟劼. 读书. 2017(09)
[5]《2666》:一部以“寻找”为主题的长篇小说[J]. 王海燕. 名作欣赏. 2017(20)
[6]罗贝托·波拉尼奥:仅此而已的人间[J]. 刘一正. 书屋. 2017(03)
[7]不确定的美学:波拉尼奥小说《2666》的时空结构解析[J]. 晏博. 外国文学. 2017(01)
[8]监管沙盒的应用与启示[J]. 胡滨,杨楷. 中国金融. 2017(02)
[9]后“拉美文学爆炸”的互文性叙事:波拉尼奥及其作品研究[J]. 田申. 外语学刊. 2016(03)
[10]一部揭露残暴、诠释现实的小说——罗伯特·波拉尼奥《护身符》的解读[J]. 郑雯. 外国文学. 2014(06)
博士论文
[1]西方社会危机意识的文学图像—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长篇小说《2666》解析[D]. 晏博.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元小说叙述特色与价值研究[D]. 严鹏辉.闽南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电影化的沙盒游戏设计研究[D]. 鲁轶.中国美术学院 2016
[3]在“搜找”与“黑洞”之间[D]. 刘震威.四川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03514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罗贝托·波拉尼奥生平及其创作概况
第二节 罗贝托·波拉尼奥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沙盘”概念论析
第四节 “沙盘”与文学
第一章 波拉尼奥小说“沙盘”式叙事构建
第一节 “沙盘”式小说的空间构建:叙事空间的多元化
(一)文本中地理空间的多元化
(二)多种空间并置的多元叙事空间
第二节 “沙盘”式小说的时间构建:叙事时间的不定化
(一)模糊的故事时间
(二)模糊的叙事时间
第三节 “沙盘”式小说的开放性:叙事导向
(一)叙事省略:预留的文本建构空间
(二)叙事诗化:读者想象的再调动
(三)叙事介入:模糊现实和虚构的界限
第四节 “沙盘”式小说的复杂性:文本互文
(一)文本间人物、主题互文:文本内容的增殖
(二)文本外互文:文本意义生成的多元
第二章 波拉尼奥小说中人的“沙盘”式生存状态
第一节 流亡者:暴力催生的失路人
(一)流亡与暴力的源起
(二)“流亡”状态的文本人物呈现
(三)暴力下的流亡人生
第二节 边缘人:身份焦虑的离群者
(一)同性恋身份群体
(二)社会底层人物
第三节 女性:熟视无物的受害者
第三章 人性的坚守:“流动”生存状态下的救赎之道
第一节 侦探形象:真相的追寻者
第二节 文学爱好者形象:精神护身符的探索者
第三节 亲历事件的人物和读者:正义的守望者
第四章 波拉尼奥“沙盘”式小说的意义
第一节 文学流脉的延续
第二节 波拉尼奥“沙盘”式小说接受层面的劣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罗贝托·波拉尼奥大事年表
附录二 罗贝托·波拉尼奥主要作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如何面对暴力[J]. 刘剑梅. 小说评论. 2018(05)
[2]后现代小说的全景式构建——评波拉尼奥《2666》[J]. 陈小红. 出版广角. 2017(24)
[3]直播·凝视·镜像——论小说《2666》的话剧改编[J]. 高媛媛,张成.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7(06)
[4]拉丁美洲需要什么样的文学?[J]. 张伟劼. 读书. 2017(09)
[5]《2666》:一部以“寻找”为主题的长篇小说[J]. 王海燕. 名作欣赏. 2017(20)
[6]罗贝托·波拉尼奥:仅此而已的人间[J]. 刘一正. 书屋. 2017(03)
[7]不确定的美学:波拉尼奥小说《2666》的时空结构解析[J]. 晏博. 外国文学. 2017(01)
[8]监管沙盒的应用与启示[J]. 胡滨,杨楷. 中国金融. 2017(02)
[9]后“拉美文学爆炸”的互文性叙事:波拉尼奥及其作品研究[J]. 田申. 外语学刊. 2016(03)
[10]一部揭露残暴、诠释现实的小说——罗伯特·波拉尼奥《护身符》的解读[J]. 郑雯. 外国文学. 2014(06)
博士论文
[1]西方社会危机意识的文学图像—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长篇小说《2666》解析[D]. 晏博.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元小说叙述特色与价值研究[D]. 严鹏辉.闽南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电影化的沙盒游戏设计研究[D]. 鲁轶.中国美术学院 2016
[3]在“搜找”与“黑洞”之间[D]. 刘震威.四川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03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0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