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
发布时间:2021-07-17 17:58
本文试图以“阅读”概念作为考察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J.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的基点,把“从阅读的不可能性到阅读的伦理”当作理解其充满异质性特征的批评理论的一条线索。米勒认为阅读是在做事,是人生中关涉伦理与义务的一种行动,能够促成其他事的发生。在米勒看来,文本不可能同时被两种不能调和的方式阐释,因而是不可读的。由此,米勒从理论意义上论证了文本的不可读性,即阅读的不可能性。米勒转向伦理问题的研究,指出从认识论意义上获得文本全部意义的不可能,并借用卡夫卡《城堡》中约瑟夫·K.的寓言来证明阅读的困难;转而从与阅读的认识论维度做比较的角度上来讨论阅读的伦理学维度,讨论阅读是一种做事。在德里达和德·曼的帮助下,米勒应用并转换奥斯汀的述行观念,并把这个观念与伦理相连接。在《文学中的言语行为》一书中,他把讨论文学研究与“文学中的言语行动”在“探究伦理的和政治的责任中的作用”作为焦点。从这种意义上说,米勒整个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都是其伦理转折的注脚。国内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米勒在伦理阶段的工作归入他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框架之下,这是不妥的,因为“阅读的伦理问题”的提出与讨论才是原初的、具有开创性的东西。...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思路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希利斯·米勒的批评理论概述
第一节 米勒从伦理学层面解释自己与阅读的关系
第二节 米勒批评理论异质性特征探索
第三节 米勒批评理论的分期问题
第四节 米勒的宗教背景对其批评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 希利斯·米勒的新批评时期
第一节 就读于欧柏林学院
第二节 就读于哈佛大学
第四章 霍普金斯大学:希利斯·米勒的现象学批评
第一节 “敬献给布莱”及其他
第二节 “日内瓦学派”及其主要理论预设
第三节 现象学批评的价值与米勒的现象学著作
第五章 “耶鲁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解构批评
第一节 转折:日内瓦,或者巴黎?
第二节 “伟大的文本自行解构”
第三节 米勒与艾布拉姆斯的论战
第四节 “耶鲁批评家”
第五节 为德·曼辩护
第六章 “阅读的伦理”:解构主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第一节 “阅读的伦理”:观念的起源
第二节 “阅读的伦理”问题产生的现实语境
第三节 “阅读行动中的伦理时刻”及其理解
第四节 “阅读伦理”的理论基础:康德与德·曼
第五节 米勒对阅读行动问题的重视
第七章 关于德里达对奥斯汀批判的研究及理论阐述
第一节 J.L.奥斯汀的《如何以言行事》及其主要概念
第二节 奥斯汀建立另一种等级制及其与文学的相遇
第三节 德里达对奥斯汀的批判和推翻其等级制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米勒批评道路的哲学背景及其启示意义
第二节 认同注重传承的学术传统并坚持创新
第三节 伦理转折在米勒批评道路中的意义
第四节 “永远的修辞性阅读”
附录
[Ⅰ] 一封来自希利斯·米勒教授解答问题的信
[Ⅱ] 希利斯·米勒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学术活动统计表(1988-2008)
[Ⅲ] 希利斯·米勒在台湾的学术活动统计表(1991-1994)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文学救赎功能的变迁[J]. 陆扬. 文艺研究. 2007(12)
[2]德里达与解构策略[J]. 陈永国. 文艺研究. 2007(08)
[3]试谈希利斯·米勒的言语行为理论文学观[J]. 肖锦龙. 外国文学. 2007(02)
[4]亨利·詹姆斯与“视角”[J]. J·希利斯·米勒,申丹.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1)
[5]批评的愉悦、解构者的责任与学术自由——米勒访谈[J]. 生安锋. 国外理论动态. 2007(01)
[6]对文学研究的呼唤:J.希利斯·米勒访谈录(英文)[J]. 生安锋.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6)
[7]J·希利斯·米勒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米勒研究述评[J]. 罗杰鹦. 国外文学. 2006(04)
[8]回归抑或转向: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J]. 刘英. 南开学报. 2006(05)
[9]希利斯·米勒解构批评研究综述[J]. 张青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文学?——关于米勒近期的“文学研究”观念[J]. 赖大仁. 文艺理论研究. 2004(05)
博士论文
[1]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 王建香.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8663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思路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希利斯·米勒的批评理论概述
第一节 米勒从伦理学层面解释自己与阅读的关系
第二节 米勒批评理论异质性特征探索
第三节 米勒批评理论的分期问题
第四节 米勒的宗教背景对其批评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 希利斯·米勒的新批评时期
第一节 就读于欧柏林学院
第二节 就读于哈佛大学
第四章 霍普金斯大学:希利斯·米勒的现象学批评
第一节 “敬献给布莱”及其他
第二节 “日内瓦学派”及其主要理论预设
第三节 现象学批评的价值与米勒的现象学著作
第五章 “耶鲁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解构批评
第一节 转折:日内瓦,或者巴黎?
第二节 “伟大的文本自行解构”
第三节 米勒与艾布拉姆斯的论战
第四节 “耶鲁批评家”
第五节 为德·曼辩护
第六章 “阅读的伦理”:解构主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第一节 “阅读的伦理”:观念的起源
第二节 “阅读的伦理”问题产生的现实语境
第三节 “阅读行动中的伦理时刻”及其理解
第四节 “阅读伦理”的理论基础:康德与德·曼
第五节 米勒对阅读行动问题的重视
第七章 关于德里达对奥斯汀批判的研究及理论阐述
第一节 J.L.奥斯汀的《如何以言行事》及其主要概念
第二节 奥斯汀建立另一种等级制及其与文学的相遇
第三节 德里达对奥斯汀的批判和推翻其等级制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米勒批评道路的哲学背景及其启示意义
第二节 认同注重传承的学术传统并坚持创新
第三节 伦理转折在米勒批评道路中的意义
第四节 “永远的修辞性阅读”
附录
[Ⅰ] 一封来自希利斯·米勒教授解答问题的信
[Ⅱ] 希利斯·米勒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学术活动统计表(1988-2008)
[Ⅲ] 希利斯·米勒在台湾的学术活动统计表(1991-1994)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文学救赎功能的变迁[J]. 陆扬. 文艺研究. 2007(12)
[2]德里达与解构策略[J]. 陈永国. 文艺研究. 2007(08)
[3]试谈希利斯·米勒的言语行为理论文学观[J]. 肖锦龙. 外国文学. 2007(02)
[4]亨利·詹姆斯与“视角”[J]. J·希利斯·米勒,申丹.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1)
[5]批评的愉悦、解构者的责任与学术自由——米勒访谈[J]. 生安锋. 国外理论动态. 2007(01)
[6]对文学研究的呼唤:J.希利斯·米勒访谈录(英文)[J]. 生安锋.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6)
[7]J·希利斯·米勒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米勒研究述评[J]. 罗杰鹦. 国外文学. 2006(04)
[8]回归抑或转向: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J]. 刘英. 南开学报. 2006(05)
[9]希利斯·米勒解构批评研究综述[J]. 张青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文学?——关于米勒近期的“文学研究”观念[J]. 赖大仁. 文艺理论研究. 2004(05)
博士论文
[1]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 王建香.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8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8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