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博科夫短篇小说中的流亡主题
发布时间:2021-08-26 01:28
纳博科夫对流亡有着切身的体验,从俄罗斯到西欧,再从西欧到美国,直至晚年时重回欧洲,这种体验几乎伴随纳博科夫一生。同时,流亡这种特殊的生存方式,也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素材,尤其在他的短篇小说这一文体中,集中表现了主人公的流亡经验。本论文拟对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进行整体性研究,密切关注其不同篇目就“流亡”这一主题所呈现出的不同艺术风貌。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绪论中,对纳博科夫的生平及创作进行了概述,并对纳博科夫的作品,尤其是其短篇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由于他的短篇小说全集中译本在国内的长期缺席,导致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成果有限。研究背景里说明了选取流亡主题作为研究重点的原因。在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包括《木精灵》《娜塔莎》《词语》在内的12则短篇小说,它们共同显示了流亡者面临的诸种困境。流亡者被驱逐后处在了俄罗斯之外,也因流亡地延续的政治压迫,使得他们丧失了应有的权利,处在了生活之外;同时,漂泊动荡的生存方式,让他们的亲密关系难以维系,陷入了孤独的境地。在第二章中,重点论述包括《这里说俄语》《复活节之雨》等短篇小说,它们共同展现了俄国流亡者们在异国重现故国的种种途径,一是用语言、文学和传统的在...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综述
0.1.1 纳博科夫其人其作
0.1.2 国外研究现状
0.1.3 国内研究现状
0.2 研究背景
第一章 流亡困境
1.1 边界之外
1.1.1 俄罗斯之外
1.1.2 生活之外
1.2 亲密关系的断裂
1.2.1 不在场的爱人
1.2.2 另有所爱的背叛
1.2.3 残缺的家
第二章 重现故国
2.1 俄罗斯文化符号的在场
2.1.1 语言的在场
2.1.2 文学的在场
2.1.3 传统的在场
2.2 记忆的维度
第三章 寻找出口
3.1 惊奇
3.1.1 面对世界的惊奇感
3.1.2 面对他者的好奇心
3.2 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63267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综述
0.1.1 纳博科夫其人其作
0.1.2 国外研究现状
0.1.3 国内研究现状
0.2 研究背景
第一章 流亡困境
1.1 边界之外
1.1.1 俄罗斯之外
1.1.2 生活之外
1.2 亲密关系的断裂
1.2.1 不在场的爱人
1.2.2 另有所爱的背叛
1.2.3 残缺的家
第二章 重现故国
2.1 俄罗斯文化符号的在场
2.1.1 语言的在场
2.1.2 文学的在场
2.1.3 传统的在场
2.2 记忆的维度
第三章 寻找出口
3.1 惊奇
3.1.1 面对世界的惊奇感
3.1.2 面对他者的好奇心
3.2 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63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6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