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的复调书写

发布时间:2021-08-27 16:34
  2015年,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因“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在文学领域还是新闻界,她都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人物,在近四十年的采访和写作中,她通过五本题材各异的小说创作,勾勒了苏联从巅峰到落幕的历史图景和这其间人民的生活百态。她多次在演说和笔记中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二手时间》这五本书统称为“乌托邦之声”,但目前国内外研究界对该系列的研究涉及甚少,导致了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小说的研究空缺。本文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乌托邦之声”系列作为研究对象,以复调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乌托邦之声”的创作,深究阿列克谢耶维奇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传承和创新。阿列克谢耶维奇以记者的身份重构了小说的创作,拓展了复调小说理论的疆域,最终在狂欢化的文学表达中揭露了宏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以解构宏大叙事的方式,重新建构了苏联人的“对话乌托邦”。本文由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结语构成。引言部分概述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对她的“乌托邦之声”系列创作进行简略评述...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S·A·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述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复调线索中的创作探源
    第一节 历史与现实的两重坚守
    第二节 作家与记者的跨界影响
第二章 复调视角下的“乌托邦之声“
    第一节 女性主义下的乌托邦吟唱
    第二节 人性与宗教视角下的乌托邦颠倒
    第三节 后苏联时代的乌托邦重构
第三章 复调理论的承继与突破
    第一节 对话理论下的复调建构
    第二节 “未完成”的人物书写
第四章 复调呈现中的狂欢化
    第一节 采访语境中的狂欢节
    第二节 殊途同归的笑谑与恸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调叙事诗学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女性书写的创新[J]. 王成军,石宇博.  美与时代(下). 2017(01)
[2]苏维埃人的社会主义情怀——读《二手时间》[J]. 项国兰.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3]《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中的复调特征分析[J]. 王刚.  山东社会科学. 2016(S1)
[4]复调书写——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看其复调写作的特点[J]. 田墨.  青年文学家. 2016(14)
[5]复调模书写的真实、苦难与勇气——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J]. 张欢,段广学.  名作欣赏. 2016(15)
[6]斯维特兰娜·阿丽克西耶维奇诸事考[J]. 李正荣.  俄罗斯文艺. 2016(02)
[7]以情感唤醒理性: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中的知识分子话语[J]. 张变革.  俄罗斯文艺. 2016(02)
[8]作者的声音:俄罗斯文献文学中的“变革”——以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祈祷:未来纪事》为例[J]. 张栋.  俄罗斯文艺. 2016(02)
[9]我写的不是文学,是文献[J].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视野. 2016(04)
[10]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理由的思考[J]. 周明燕.  南方论丛. 2016(01)

博士论文
[1]“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 刘文霞.中央民族大学 2010
[2]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 吴承笃.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论巴赫金文本理论[D]. 潘业男.山东大学 2018
[2]阿列克西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D]. 陈蔚青.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
[3]论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创伤书写[D]. 赵雯芊.河南大学 2018
[4]S.A.阿列克西耶维奇作品人性主题研究[D]. 赵玉银.西南大学 2018
[5]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弥赛亚意识”[D]. 刘强.南京师范大学 2018
[6]不该湮没的战地私语[D]. 唐婕.深圳大学 2017
[7]论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战争作品中的边缘记忆书写[D]. 刘文琴.暨南大学 2017
[8]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非虚构小说及其价值研究[D]. 朱亚楠.山东大学 2017
[9]复调书写: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的魅力之魂[D]. 张晶.宁夏大学 2017
[10]“我与他人”—巴赫金对话批评观[D]. 夏文婷.西华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66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66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