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时代乡土中国的现代/性——以《人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4 19:33
路遥的《人生》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个人主义奋斗为中心,揭示了1980年代初期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系列新的变化。以高加林返、离、再返乡村的人生道路及其在巧珍与亚萍间进退失据的爱情选择为线索进行探讨发现,"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男性身上隐喻了转折时代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欲望与挫折,以及"乡土中国何去何从"这一历史症结,对解读转折时代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03)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劳动、青年与性别政治——重读《人生》[J]. 董丽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2]关于劳动的寓言——读《人生》[J]. 程光炜. 现代中文学刊. 2012(03)
[3]“潘晓讨论”是非功过评说——访关志豪、谢昌逵、魏群[J]. 李春玲. 青年研究. 1993(09)
[4]高加林论[J]. 李劼. 当代作家评论. 1985(01)
[5]在交叉地带耕耘——论路遥[J]. 王愚. 当代作家评论. 1984(02)
本文编号:3408322
【文章来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03)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劳动、青年与性别政治——重读《人生》[J]. 董丽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2]关于劳动的寓言——读《人生》[J]. 程光炜. 现代中文学刊. 2012(03)
[3]“潘晓讨论”是非功过评说——访关志豪、谢昌逵、魏群[J]. 李春玲. 青年研究. 1993(09)
[4]高加林论[J]. 李劼. 当代作家评论. 1985(01)
[5]在交叉地带耕耘——论路遥[J]. 王愚. 当代作家评论. 1984(02)
本文编号:3408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0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