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现代 ——西方悲剧范畴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1-10-01 22:25
福柯的“认识型”指出人们认识事物、构建知识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按照某种共同原则或“历史先天性基础”建构起来的,并互相理解或形成共识。按照福柯的“认识型”看,两千五百年来,西方对于悲剧艺术的认识和研究不论如何变化,但悲剧范畴却通过或局部或整体的变更,最终从古典走向了现代。18世纪末之前的古典悲剧阶段,依据同一与差异性原则假定悲剧具有真善美尤其是真善的价值;18世纪末以后的现代悲剧阶段,依据一种间断性的有机结构原则假定悲剧具有的价值不应是真善美,而应是“美”的。在古典认识型中,对于同一个悲剧范畴的认识因为时空不同虽有局部差异,整体上却是相似的;在现代认识型中,对于同一个范畴的认识在不同时空即使存在偶然的相似,总体上却是互相分离或互相对立的。其次,古今悲剧理论都认为,认识悲剧艺术、构建悲剧艺术知识都应该从以下七个(组)范畴着手:摹仿与创造、悲剧性、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悲剧演出、悲剧反应、悲剧终结。再则,不同时期认识事物构建知识的认识型即共同原则不同,对悲剧艺术的认识和研究也就不同。前期,对悲剧艺术的认识和研究以内部研究为主,中心在摹仿、悲剧情节和悲剧反应上,其次是悲剧人物;后期以外部研究为主,...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古典与现代"认识型"中的西方悲剧范畴
一、"认识型"的引入
二、悲剧范畴的界定
三、"认识型"与西方悲剧范畴
第一章 摹仿与创造
第一节 摹仿理论的创设
1.摹仿与求真
2.摹仿与求善
3.摹仿与"审美"
第二节 摹仿理论的变形
1.贺拉斯论摹仿
2.文艺复兴时期:摹仿说的复兴
3.新古典主义的摹仿说
4.启蒙时期的摹仿观
第三节 创造
1.18世纪之前的"创造论"
2.现代认识型中的创造观
第二章 悲剧性
第一节 悲剧的反目的性与目的性
第二节 悲剧性冲突
1.谢林:自由与必然的冲突与调解
2.黑格尔:实体性力量之间的冲突与解决
3.歌德:人自身之内冲突的不可调和
4.克尔凯郭尔:悲剧是灾难性的冲突
5.黑贝尔:"生命"的整全与个体之冲突
6.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新旧势力的冲突
第三节 生命的悲剧意识
1.叔本华:生命意志的悲剧性
2.尼采:酒神状态(酒神精神)
3.舍勒:积极价值载体的运动
4.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
5.塞华尔:悲剧眼光
6.阿贝尔:悲剧人生观
7.雅斯贝尔斯:存在与超越
8.胡克:悲剧性是道德现象
第三章 悲剧情节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论
1.有机整一性
2.突转与发现
第二节 古典主义的情节论
1.贺拉斯论情节
2.文艺复兴时期的情节说
3.新古典主义的情节法则:"三一律"
4.启蒙时期的情节观
第三节 悲剧情节的"边缘化"
1.对"三一律"的清算
2.悲剧情节的"边缘化"
第四章 悲剧人物
第一节 古典悲剧人物的"高贵性"与"类型化"
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人物论
2.《诗学》之后的古典悲剧人物论
3.古典悲剧人物论的衰落
第二节 现代悲剧人物的"尊严"与"自由"
1.浪漫主义时代的悲剧人物论
2.浪漫之后的悲剧人物
3.当代思考
第五章 悲剧演出
第一节 古典时期的悲剧演出
第二节 现代的剧场艺术
1.19世纪的剧场理论
2.20世纪的剧场理论
第六章 悲剧反应
第一节 卡塔西斯
第二节 古典时期对悲剧反应的探讨
1.贺拉斯和"寓教于乐"
2.奥古斯丁:同情与悲痛
3.文艺复兴:教益与快感
4.新古典主义时期:道德原则与娱乐原则
5.启蒙运动:移风易俗
第三节 现代的悲剧反应论
1.席勒:快感与崇高
2.A·V·施莱格尔:生命的有限感
3.黑格尔:悲剧的"调解感"
4.叔本华与尼采:从否定性快感到肯定性快感
5.克尔凯郭尔:审美的"悲哀"和审美的"痛苦"
6.20世纪关于悲剧反应的思考
第七章 悲剧的终结
第一节 对"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历史处理
第二节 黑格尔与尼采:对悲剧终结的两种认识
1.黑格尔:"诗性思维"与悲剧的终结
2.尼采:酒神精神与悲剧的衰亡
第三节 斯丹纳:现代悲剧的失败与悲剧终结
1.悲剧是惟一属于西方文化的现象
2.悲剧在西方文化中也是"罕见的植物"
3.20世纪"现代"悲剧的幻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J]. 田俊武,程保乐.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9)
[2]席勒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J].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高乃依的悲剧美学思想[J]. 邱紫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4]瓦格纳的戏剧理论[J]. 陈世雄. 戏剧艺术. 2000(02)
[5]剧本与剧场:戏剧及其研究的观念与方法[J]. 周宁. 文艺研究. 1993(04)
[6]悲剧与悲剧精神[J]. 罗伯特·W·科里根,颜学军,鲁跃峰. 文艺理论研究. 1990(03)
本文编号:3417448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古典与现代"认识型"中的西方悲剧范畴
一、"认识型"的引入
二、悲剧范畴的界定
三、"认识型"与西方悲剧范畴
第一章 摹仿与创造
第一节 摹仿理论的创设
1.摹仿与求真
2.摹仿与求善
3.摹仿与"审美"
第二节 摹仿理论的变形
1.贺拉斯论摹仿
2.文艺复兴时期:摹仿说的复兴
3.新古典主义的摹仿说
4.启蒙时期的摹仿观
第三节 创造
1.18世纪之前的"创造论"
2.现代认识型中的创造观
第二章 悲剧性
第一节 悲剧的反目的性与目的性
第二节 悲剧性冲突
1.谢林:自由与必然的冲突与调解
2.黑格尔:实体性力量之间的冲突与解决
3.歌德:人自身之内冲突的不可调和
4.克尔凯郭尔:悲剧是灾难性的冲突
5.黑贝尔:"生命"的整全与个体之冲突
6.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新旧势力的冲突
第三节 生命的悲剧意识
1.叔本华:生命意志的悲剧性
2.尼采:酒神状态(酒神精神)
3.舍勒:积极价值载体的运动
4.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
5.塞华尔:悲剧眼光
6.阿贝尔:悲剧人生观
7.雅斯贝尔斯:存在与超越
8.胡克:悲剧性是道德现象
第三章 悲剧情节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论
1.有机整一性
2.突转与发现
第二节 古典主义的情节论
1.贺拉斯论情节
2.文艺复兴时期的情节说
3.新古典主义的情节法则:"三一律"
4.启蒙时期的情节观
第三节 悲剧情节的"边缘化"
1.对"三一律"的清算
2.悲剧情节的"边缘化"
第四章 悲剧人物
第一节 古典悲剧人物的"高贵性"与"类型化"
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人物论
2.《诗学》之后的古典悲剧人物论
3.古典悲剧人物论的衰落
第二节 现代悲剧人物的"尊严"与"自由"
1.浪漫主义时代的悲剧人物论
2.浪漫之后的悲剧人物
3.当代思考
第五章 悲剧演出
第一节 古典时期的悲剧演出
第二节 现代的剧场艺术
1.19世纪的剧场理论
2.20世纪的剧场理论
第六章 悲剧反应
第一节 卡塔西斯
第二节 古典时期对悲剧反应的探讨
1.贺拉斯和"寓教于乐"
2.奥古斯丁:同情与悲痛
3.文艺复兴:教益与快感
4.新古典主义时期:道德原则与娱乐原则
5.启蒙运动:移风易俗
第三节 现代的悲剧反应论
1.席勒:快感与崇高
2.A·V·施莱格尔:生命的有限感
3.黑格尔:悲剧的"调解感"
4.叔本华与尼采:从否定性快感到肯定性快感
5.克尔凯郭尔:审美的"悲哀"和审美的"痛苦"
6.20世纪关于悲剧反应的思考
第七章 悲剧的终结
第一节 对"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历史处理
第二节 黑格尔与尼采:对悲剧终结的两种认识
1.黑格尔:"诗性思维"与悲剧的终结
2.尼采:酒神精神与悲剧的衰亡
第三节 斯丹纳:现代悲剧的失败与悲剧终结
1.悲剧是惟一属于西方文化的现象
2.悲剧在西方文化中也是"罕见的植物"
3.20世纪"现代"悲剧的幻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J]. 田俊武,程保乐.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9)
[2]席勒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J].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高乃依的悲剧美学思想[J]. 邱紫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4]瓦格纳的戏剧理论[J]. 陈世雄. 戏剧艺术. 2000(02)
[5]剧本与剧场:戏剧及其研究的观念与方法[J]. 周宁. 文艺研究. 1993(04)
[6]悲剧与悲剧精神[J]. 罗伯特·W·科里根,颜学军,鲁跃峰. 文艺理论研究. 1990(03)
本文编号:3417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1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