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化批评
发布时间:2021-12-09 14:33
莱昂内尔·特里林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作为“纽约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成员,同时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资深文学教授,特里林结合了专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以独到的道德视角、优雅沉稳的批评风度以及大量富有说服力的批评著述在理论流派纷繁复杂的美国批评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出发,在第一章分析特里林思想溯源的基础上,试图在中国学术界率先对特里林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第二章横向归纳了特里林文化批评的主要内容,总结了特里林在“中产阶级与自由主义、新批评的批评、教授-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等四个方面的批评思想。第三章分析了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方法论特点,将现有的特里林研究推向深入。特里林的方法论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在三个层次上实现对文化的超越;发掘批评元素在文化框架里的对话关系;确认文学作品的整体性价值。第四章揭示了特里林文化批评的话语特征,尝试在形式的层面上研究批评主题。特里林文化批评的话语特征体现在批评风度、批评的情节以及批评话语的悖论性、零散性等三个方面。第五章揭示了特里林文化批评思想对后解构时代的启示,将特里林研究与当代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体现该课...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从犹太性到“美国的马修.阿诺德”--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思想溯源
一、 犹太性--文化批评的出发点
二、 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
1 、 文化转向的导师
2 、 特里林对阿诺德核心观念的把握
3 、 特里林对阿诺德的继承与发展
三、 E.M.福斯特:道德现实主义
1 、 道德的重要性
2 、 福斯特的辩证法
四、 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
1 、 特里林所接受的弗洛伊德
2 、 弗洛伊德的文明观
第二章 纽约知识分子的良知--特里林文化批评的内容
一、 纵向的梳理
二、 中产阶级与自由主义
1 、 特里林眼中的自由主义
2 、 对福斯特思想的运用
3 、 自由主义在文化观方面的认识缺陷和行为误区
4 、 批评的道德尺度
三、 新批评的批评
1 、 文学批评的社会语境式微现象
2 、 对政治的关注
3 、 特里林与新批评的契合关系
四、 教授-批评家
1 、 哥伦比亚的犹太教授
2 、 论教授现代文学
五、 公共知识分子
1 、 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
2 、 读者订阅读书俱乐部的工作
3 、 一次流亡者的聚会
六、 矛盾性与局限性
第三章 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方法论特点
一、 超越文化:文化之上
二、 超越文化:文化之中
三、 超越文化:文化之下
四、 超越之后的回归与整合
五、 发掘批评元素在文化框架里的对话关系
1 、 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2 、 读者与作品的对话
3 、 作者与环境的对话关系
六、 确认文学作品的整体性价值
第四章 特里林批评话语的特征
一、 批评风度
二、 批评的情节
三、 批评话语的悖论性和零散性
1 、 悖论性
2 、 零散性
第五章 特里林文化批评的影响与启示
一、 对美国社会、文化批评领域的影响
1 、 在文化批评领域的整体形象
2 、 作用和影响
二、 对后解构时代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530805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从犹太性到“美国的马修.阿诺德”--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思想溯源
一、 犹太性--文化批评的出发点
二、 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
1 、 文化转向的导师
2 、 特里林对阿诺德核心观念的把握
3 、 特里林对阿诺德的继承与发展
三、 E.M.福斯特:道德现实主义
1 、 道德的重要性
2 、 福斯特的辩证法
四、 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
1 、 特里林所接受的弗洛伊德
2 、 弗洛伊德的文明观
第二章 纽约知识分子的良知--特里林文化批评的内容
一、 纵向的梳理
二、 中产阶级与自由主义
1 、 特里林眼中的自由主义
2 、 对福斯特思想的运用
3 、 自由主义在文化观方面的认识缺陷和行为误区
4 、 批评的道德尺度
三、 新批评的批评
1 、 文学批评的社会语境式微现象
2 、 对政治的关注
3 、 特里林与新批评的契合关系
四、 教授-批评家
1 、 哥伦比亚的犹太教授
2 、 论教授现代文学
五、 公共知识分子
1 、 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
2 、 读者订阅读书俱乐部的工作
3 、 一次流亡者的聚会
六、 矛盾性与局限性
第三章 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方法论特点
一、 超越文化:文化之上
二、 超越文化:文化之中
三、 超越文化:文化之下
四、 超越之后的回归与整合
五、 发掘批评元素在文化框架里的对话关系
1 、 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2 、 读者与作品的对话
3 、 作者与环境的对话关系
六、 确认文学作品的整体性价值
第四章 特里林批评话语的特征
一、 批评风度
二、 批评的情节
三、 批评话语的悖论性和零散性
1 、 悖论性
2 、 零散性
第五章 特里林文化批评的影响与启示
一、 对美国社会、文化批评领域的影响
1 、 在文化批评领域的整体形象
2 、 作用和影响
二、 对后解构时代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530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3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