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文学书写的叙事伦理与民族认同塑型
发布时间:2021-12-24 11:04
作为再现叙事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或对历史整体赋型,或只取横截面勾勒历史记忆的肌理。南京大屠杀题材文学书写不仅再现了民族惨痛历史,同时也是构筑民族创伤记忆的支点,更是重新指认日军侵略暴行的重要方式。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文学叙事需要警惕泛化的"人道主义"立场、"去政治化"的虚无主义和对已有定论的侵略罪行报以"理解之同情"。历史创伤应与记忆、真相和正义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再现叙事的多元表现策略,使之成为民族认同感塑型的重要资源。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屠杀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
二历史叙事与书写正义
三再现历史创伤与凝聚国族认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言说的困境与见证的力量——奥斯维辛大屠杀幸存者文学书写[J]. 章颜,黄文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1937年的留声机[J]. 盛可以. 文学教育(上). 2012(04)
本文编号:3550373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屠杀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
二历史叙事与书写正义
三再现历史创伤与凝聚国族认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言说的困境与见证的力量——奥斯维辛大屠杀幸存者文学书写[J]. 章颜,黄文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1937年的留声机[J]. 盛可以. 文学教育(上). 2012(04)
本文编号:3550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5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