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宁波日本遣明使接待制度研究 ——以日本遣明使日记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2-28 21:57
  明代的中日关系主要围绕勘合贸易来展开。从明政府的角度来看,明政府与日本的关系是朝贡和册封的关系。因此,作为册封国的日本需要派遣使节入明进贡,并且要持有明政府颁发的“勘合”,来确认遣明使的身份,规范朝贡秩序。明政府的原则是“有贡必有赐”以及“厚来薄往”,以显示大国的地位。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以“朝贡”为名义的贸易往来,日本不仅可以通过进贡获得丰厚的回赠,还能进行民间交易获得收益。因此,日本经常打破明政府“十年一贡”的规定,频繁派遣船只和使节入明。而在入明期间,明政府对遣明使的到来有一系列的接待活动。宁波作为遣明使入明的唯一登陆城市,在地方接待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拟在吸收前人成果、梳理有限的史料以及进行部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宁波遣明使接待的内容进行考察,研究出明代宁波在遣明使接待中发挥的具体职能,以及其在明代中日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全文由序论、本论的四个主要章节以及结论构成。序论部分介绍了本稿的研究背景、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本稿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明代的朝贡制度和遣明使概要,并简单介绍了遣明使日记的内容。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宁波的遣明使接待机构,主要包括市舶司、嘉宾馆、...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術成果
摘要
要旨
1.序論
    1.1 研究の目的と意義
    1.2 先行研究
2.明日関係と遣明使
    2.1 明代の朝貢制度
    2.2 日本遣明使概要
    2.3 遣明使の日記
        2.3.1 『笑雲入明記』
        2.3.2 『初渡集』
        2.3.3 『再渡集』
3.寧波における接待機構
    3.1 寧波市舶司
    3.2 嘉賓館
    3.3 東庫
    3.4 寺院
4.寧波における接待人員
    4.1 市舶宦官
    4.2 通事
    4.3 地方の役員
        4.3.1 海道副使
        4.3.2 知府
        4.3.3 知県
    4.4 地方の文人
5.日常の接待内容
    5.1 廩糧
    5.2 宴会
        5.2.1 勤政堂宴会
        5.2.2 東庫宴会
        5.2.3 海道司宴会
    5.3 交通
        5.3.1 驛
        5.3.2 轎子
    5.4 贈与物
        5.4.1 寧波官員からの贈与物
        5.4.2 寧波文人からの贈与物
6.結論
参考文献
謝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与日本对明勘合贸易[J]. 尹牧,纪微.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勘合贸易视野下中日两国城市兴衰的关联性——以宁波、博多与堺市为中心[J]. 安艺舟.  日本问题研究. 2015(05)
[3]明代海洋政策与宁波港口地位的变迁[J]. 白斌.  中国港口. 2014(10)
[4]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以《明实录》中的相关语汇为中心[J]. 刘晓东.  中国史研究. 2014(02)
[5]从明日勘合贸易的历史进程看“宁波争贡事件”[J]. 童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6)
[6]从遣明使记录看明朝地方在朝贡制度中的作用——以嘉靖年间宁波对日本贡使的接待为例[J]. 朱莉丽.  史林. 2013(03)
[7]日本室町时代禅僧日记中的中国情报——僧侣、商人与东亚的信息传递[J]. 朱莉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8]明代嘉靖年间日本贡使的经营活动——以策彦周良《初渡集》、《再渡集》为中心的考察[J]. 范金民.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04)
[9]明代宁波在中日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兼论官、民贸易方式的转变与嘉靖“大倭乱”的起因[J]. 王慕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5)
[10]嘉靖年间海防重建与倭寇溃败——兼及中日关系变化与断绝[J]. 张德信.  明史研究论丛. 2004(00)

博士论文
[1]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 李云泉.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明洪武至嘉靖中日使臣派遣制度研究(1368-1549年)[D]. 钱逸琼.华东政法大学 2014
[2]正德七年日本入明使研究[D]. 葛小丽.浙江工商大学 2013
[3]洪武朝明·日交涉史研究[D]. 年旭.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古代中日官方贸易述论[D]. 王芳.曲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4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54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