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史记诗”的学科意义和历史地位
本文关键词:元代“史记诗”的学科意义和历史地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元代"史记诗"是元代史学史和"史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代文学史、批评史及其《史记》接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史记诗"作为独特的文学、史学文体形式,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研究元代"史记诗"要有鲜明的辨体意识。元代"史记诗"文献丰富,通过分类统计和总结分析,可以从多维度视域来观照元人如何以"史记诗"来接受和阐释《史记》的,进而透视出元人的文学观和史学观,这既可以弥补元代"史记学"研究的不足,也可以拓展元代史学研究的学术领域。元代史记诗具有"以史为鉴,经世致用"、"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立意必奇,贵在翻案"和"王道德治,治乱兴衰"等多重内涵特征。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元代史记诗 内涵特征 学科意义 历史地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3&ZD1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华思想通史》之《中华文艺思想通史》”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元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由于社会现实的剧变、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以及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激荡,使得元代史学思想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丰富多彩的内容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史记》评论研究是东汉以来历代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术领域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君;;建立“史记学”的开拓之作《史记学概论》评介[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2 李浩;《史记学概论》评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新科;“史记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1期
4 陈桐生;从古籍研究到学科建设——评张新科的《史记学概论》[J];江汉论坛;2004年05期
5 陈刚;《史记》研究的新创获——评张新科教授的《史记学概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侯立兵;“史记学”的理论构建——读张新科教授的《史记学概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04期
7 徐兴海;评《史记学概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玉春 ,唐英;"史记学"的理论奠基[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3期
9 俞樟华,钟晨音;当代“史记学”的开山之作——评张新科先生的专著《史记学概论》[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10 池万兴;《史记学概论》的出版与“史记学”的建立——评《史记学概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卫东;“史记学”的开山之作[N];陕西日报;2003年
2 田大宪;构建“史记学”体系的新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凌朝栋;龙门生巨子 文章旷代雄[N];渭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2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道锋;《史记》动词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吉;《史记》纪表校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健伟;略论《史记集解》的文献学成就[D];安徽大学;2005年
3 李海丽;论清代《史记》研究的学术流派[D];河南大学;2012年
4 虞黎明;论《史记》在宋代的接受[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贺诗菁;《史记》文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齐向宇;《史记》谣谚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蒋晓彤;《史记》三十世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韩锁明;《史记评议》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鹏;《史记》人物出场与退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耿文风;唐代《史记》传播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元代“史记诗”的学科意义和历史地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9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