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言谏制度与文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7 11:14
本文关键词:周代言谏制度与文学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周代建立了言谏制度,用于社会政治言论的收集与管理。天子通过各种谏言听政,各诸侯也要仿效,以便了解民情,教化民众。言谏制度中有"公卿列士献诗""史献书""百工谏"等制度性安排,政教目的十分明确。因此,进入体制内的诗歌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职务行为。周初的颂美诗其实也是谏言。西周末年和东周前期的"变风""变雅",既是言谏制度的延续,也酝酿着诗歌发展的突破。春秋中叶的《鲁颂》被人视为"变颂",它的出现标志着"献诗听政"的终结。周代史官除了记载周代史实,还记录整理了《虞书》《夏书》《商书》,因为"史献书"的制度安排要求史官们履行随时向天子提供过往统治经验的职责,所以《尚书》所载都是关于帝王们政教的经验教训。春秋战国时期的子书实为史书之旁衍,诸子"上说"也有"史献书"之遗意。周代古文多是言谏制度下随着形势发展而出现的不同形式的谏言,其社会功用在于政教。在周代言谏制度中,庶人对朝政的"诽谤"可以通过士的渠道上达天子,成为天子补察其政的谏言;天子身边的百工也都能向天子进谏,从而使政教更加完善。这种制度安排促进了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关键词】: 周代 言谏制度 文学发展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中国文学发生甚早。早期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形态不仅构筑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础,而且引导和规约着中国文学后来的发展。周代(包括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早期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言谏制度对文学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学本身的发展又维护和保障着言谏制度的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郝文勉;中国古代参谋言谏制度史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02期
2 朱蕾燕;;中国古代言谏制度之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3 哈萨;浅议唐代的言谏制度[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李爱民;宋代言谏制度述论[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史伟;;唐太宗与贞观言谏政治之发展[J];兰台世界;2012年18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剑;明清言谏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罗先勇;自然灾害与宋代政治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周代言谏制度与文学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2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