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批判与儒家传统之复兴——鲁迅思想在传统文化复兴时代的积极意义
本文关键词:国民性批判与儒家传统之复兴——鲁迅思想在传统文化复兴时代的积极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如果在当今时代讨论鲁迅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鲁迅一定是处于某种不利地位的,这是因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尤其是复兴儒家文化传统,在今天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并因而具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合理性。但是,就鲁迅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来说,弄明白鲁迅对传统的批判究竟触及到它的哪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有效思考又是非常欠缺的。从鲁迅方面看,他的批判所做的更多的是以一种近乎现象学的方式去揭示中国道德主义思想传统规定下的政治生态和人性状况。由于他所揭示的东西与这个传统本身之间的那种本质性的内在关联,这种揭示所产生的实际批判力量就比那些直接针对传统本身的单纯批判要深刻得多;而着眼于鲁迅所揭示的东西来反思这个传统,则不仅会发现它的许多人们在通常情况下很难看到的深层问题,而且,也会让今天那些意图全面复活儒家传统的所谓新儒家们自身的思想处境变得荒谬与尴尬。
【作者单位】: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鲁迅 道德主义传统 政治道德主义 大陆新儒家
【分类号】:I210.96
【正文快照】: 在传统文化看起来像是呈现出全面复兴态势的当今时代,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批判者的鲁迅,其受到冷落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讨论鲁迅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鲁迅显然是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地位的,也就是说,他与现今社会所有那些认同并支持传统文化之复兴的人并不具有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中杰;鲁迅的不朽[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1期
2 罗良平;再论对鲁迅的评价问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王景山;鲁迅心目中的改革和开放[J];炎黄春秋;2000年04期
4 史纪辛;再谈鲁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则史实[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07期
5 苏陂;我看《鲁迅先生》——普及好得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5期
6 萧君和;科学理性地看待鲁迅[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7 鄢烈山;鲁迅被神化过吗[J];唯实;2001年04期
8 白盾;伟大,也得有人懂——我的鲁迅观[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9 申中华;我心目中的鲁迅精神[J];今日浙江;2001年17期
10 王建柱;不忘鲁迅[J];党建与人才;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辛;;评“还原鲁迅”说[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陈至立;;学习鲁迅,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在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词[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3 秦建君;;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4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蔡正发;;鲁迅与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6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应争;;想象与反思:多副面孔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盛勇;;不可回避的历史之重——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之一[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郁;;冲绳的鲁迅语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q;真实鲁迅存在于认识的历史过程中[N];文艺报;2006年
2 鲁锡堂;吃“鲁迅饭”三思[N];绍兴日报;2007年
3 周海婴 周令飞;鲁迅姓什么[N];广州日报;2007年
4 孙伟科;鲁迅的多样化阐释与政治解读[N];文艺报;2008年
5 汪涓;周令飞: 想呈现360度的鲁迅[N];深圳商报;2010年
6 记者 庄建;鲁迅的传统弥足珍贵[N];光明日报;2010年
7 孙郁;鲁迅留给今天的遗产[N];北京日报;2011年
8 张福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首席记者 李菲;弘扬鲁迅精神 繁荣鲁迅文化[N];绍兴日报;2011年
10 白峰;鲁迅精神过时了吗?[N];闽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宁;民俗学视阈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丹;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5 毕绪龙;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国栋;死亡视域下的鲁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懿;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严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朋朋;“我”与“我们”:鲁迅个人主义命运考论[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玲;鲁迅形象的演变[D];青岛大学;2006年
2 冀卫霞;鲁迅与延安文艺[D];延安大学;2011年
3 咸泽峰;网络文化中鲁迅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陆飞杉;网络时代对鲁迅形象的重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施波;从厦门到广州:鲁迅的转变及其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6 雅妮(YANI SINLAPAKHONG);泰国知识者对鲁迅形象的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李进;鲁迅的意识管窥[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天蔚;鲁迅的日本阐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丽;鲁迅散文的人学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金鹏;《人民日报》中的鲁迅(1949-1976)[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国民性批判与儒家传统之复兴——鲁迅思想在传统文化复兴时代的积极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2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