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郁达夫的沉沦与自述

发布时间:2017-06-14 08:06

  本文关键词:郁达夫的沉沦与自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郁达夫独特的自述文体所蕴蓄的深厚内涵,折射出郁达夫的个人生活、思想变迁、文学实践和社会历史的多重色调。以《沉沦》与《南迁》为核心文本,以郁达夫陆续写作的"创作回忆"为辅助文本,对郁达夫留日时期的自述特征进行思考。这一时期,郁达夫肯定了生活细节记录的意义,并以此为前提开始自述,致力于解决其自我认知的问题。通过对"灵与肉"关系的思考,郁达夫建立起由沉沦到新生的自述逻辑,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典型形象:"肉体的患病者"和"精神的贫苦者"。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大唐集团办公室;
【关键词】郁达夫 沉沦 自述 启蒙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关于自我的叙述,是中国现代文学诸多叙述中非常值得探究的。本文选取一位典型的“自述作家”郁达夫,对此问题进行比较细致的梳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启的1916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勒令官费留学生各记日记,呈报部里审查,郁达夫对此的态度是:“予实亦非赞成此举者也”。但他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新生;《沉沦》的风格透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李素菊;生理的欲求与精神的苦闷——《沉沦》与《莎菲女士的日记》主题探微[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3 李明军;形同质异——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之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沈庆利;文化震惊与“文化恋母”——从异国文化视角重读郁达夫的《沉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陆克寒;《沉沦》的隐在结构及其思想渊源[J];常州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年05期

6 姜源傅;论《沉沦》中的“诗文互渗”现象[J];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王立君;异质的文化背景下解读《沉沦》[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郑阿平;《伤逝》和《沉沦》的爱情主题比较[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秦殿启,张玉玮;《沉沦》艺术美新论[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陶思遥;茫茫烟水回头望 也为神州泪暗弹——从《沉沦》看“中国最后一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少薇;;谈《沉沦》中的零余者形象和忧郁美[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2 王恒升;;新时期域外题材文学的主题倾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杨义;;浪漫抒情小说的情感结构——重析郁达夫的《沉沦》《迟挂花》[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鹏;郁达夫和他的短篇小说集《沉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刘志荣;挖掘与勘探 内面世界的尝试[N];文艺报;2013年

3 刘涛;郁达夫小说:“人生的记录”[N];文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银星;《沉沦》、《广场》与《马丁·伊登》主人公自杀原因之探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王璐;从《沉沦》到《盐丁儿》[D];吉林大学;2007年

3 金震海;影响与超越[D];延边大学;2007年

4 张静一;试论郁达夫的颓废[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郁达夫的沉沦与自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48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