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空间批评视阈下《五号屠

发布时间:2017-06-15 12:01

  本文关键词:空间批评视阈下《五号屠场》中的身份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文坛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笔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财富。使其享誉海内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自1969年发表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其批评视角呈现多元化态势,然而很少有人尝试结合空间理论与身份认同问题来解读这部小说。认同问题是一个历史属性的问题,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间是被生产之物,反映种种社会生产关系,同时它也是相互矛盾的各种社会力量纠结的场所,它是由各种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权力的元素浇筑而成,具有深刻的多元意义。《五号屠场》展现给读者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虚构世界,而是存在着不同层面上的多重艺术空间。本文结合《五号屠场》的创作背景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空间批评的框架之内,通过梳理冯内古特在作品中精心构建的几个空间,尝试对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探讨。本文试从空间批评角度揭示身份认同问题,旨在探索身份重建之路——客观审视历史,勇敢直面悲痛回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三章及结论共五个部分。首先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冯内古特生平,及其代表作《五号屠场》,并从四个研究方向:主题,人物,写作技巧和文学批评理论,对作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进而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详细介绍空间批评理论和身份认同问题的内涵,并探讨了空间和身份认同的关系。第二章将结合作品《五号屠场》中出现的具体空间来分析人物所遭遇的集体、文化和社会身份认同困境。第三章进一步结合其中的虚拟空间,即外星空间、政治空间及心理空间等,分析身份认同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作者冯内古特以文学叙事见证创伤以及身份建构,意在肩负作家的责任和使命,修复已经被战争破坏的精神世界,并为处于身份认同困境和生存危机中的现代人类敲响警钟。
【关键词】:冯内古特 《五号屠场》 空间批评 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Acknowledgements7-9
  • Introduction9-18
  • Chapter One Space and Identity18-27
  • 1.1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pace19-22
  • 1.2 Critical Study on Identity22-24
  • 1.3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Identity24-27
  • Chapter Two Identity Problems in Real Spaces27-41
  • 2.1 Dresden Battlefield and Boxcar: Collective Identity28-31
  • 2.2 Bookstore and Paper: Cultural Identity31-36
  • 2.3 Lions Club and Illium School of Optometry: Social Identity36-41
  • Chapter Three Identity Problems in Virtual Spaces41-59
  • 3.1 The Extra-terrestrial Space: Self Identity Crisis41-48
  • 3.2 Politicized Space: Identity Crisis Led by the Deprivation of Freedom and Discourse48-53
  • 3.3 Psychological Space: Identity Crisis Led by the Alienat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53-59
  • Conclusion59-62
  • Works Cited62-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涛;;冯内古特:一个没有国家的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2 李娟;;冯内古特与新作《没有国家的人》[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1期

3 郭琦;;化装成“天使”的“魔鬼”——冯内古特小说《时震》中科技与人文主题的博弈[J];海外英语;2011年01期

4 赵艳花;;库特·冯内古特研究在中国[J];语文知识;2012年01期

5 周苹;;形形色色的“冯内古特”——作者露迹在冯内古特作品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山羊皮;;冯内古特:一位二战老兵的自白[J];新世纪周刊;2007年10期

7 虞建华;;无奈的老人与凶险的海——谈冯内古特《时震》再现的西方艺术困境[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00期

8 祝平;;倒下了,冯内古特——美国文学界的一面旗帜[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3期

9 綦亮;;没有“黑色”的幽默——评冯内古特《没有国家的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蔡斌;顾琳芳;;冯内古特人道主义宗教观探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占舟;谁能击败冯内古特[N];光明日报;2006年

2 邓金明;冯内古特,玩的就是“光棍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刘晗;《看这儿,照相啦》:在进化欢腾中洞彻社会隐忧[N];文艺报;2013年

4 余彬;回望与真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虞建华;《时震》——艺术的困境[N];文艺报;2001年

6 谢志强;冯内古特的黑色幽默[N];文学报;2013年

7 云也退;人类开始对自身失语[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2 李素杰;走向生态人文主义[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明;论《囚鸟》中的讽喻及其对讽喻体小说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何一芾;诘问历史、探寻真实—《囚鸟》的历史元小说书写[D];扬州大学;2016年

3 刘丽萍;空间批评视阈下《五号屠场》中的身份问题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郭康莉;《母亲之夜》中的身份认同困境[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5 彭娜娜;挑战科学和宗教的宏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6 刘丽;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中艺术的功用[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智;从互文性角度解读冯内古特之《囚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范蕊;库尔特·冯内古特长篇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毛双惠;库尔特·冯内古特三部小说中的新型人道主义[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秦烨;精神废墟上的价值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空间批评视阈下《五号屠场》中的身份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52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