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还是蜕变——由《黄雀记》谈起
本文关键词:回归还是蜕变——由《黄雀记》谈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雀记》是一部经历过艰难探索后的蜕变性的作品,苏童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风格等方面都试图突破围"苏童式"的风格,但是作品的背景又回归到了大家熟悉的"香椿树街"。本文试图以苏童在《黄雀记》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以往小说中形成的典型形象进行比较,探索苏童的《黄雀记》是转型后的回归还是真正的蜕变。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苏童 《黄雀记》 人物形象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远离暴力混乱的少年王德威认为苏童小说中更吸引人的是那些从未真正成熟的男孩,就像张爱玲所谓“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在《伤心的舞蹈》短篇小说集里,苏童把那些以童年视角作为小说的作品,辑为“旧城少年”。而在苏童的这些小说里,少年几乎都被贴上了混乱、充满暴力色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钊;人在梦中——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的启示[J];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04期
2 苏童 ,周新民;苏童创作自述[J];小说评论;2004年02期
3 王谦;;文坛熟练工苏童[J];出版广角;2005年06期
4 南宋;被改写的苏童形象[J];文学自由谈;2005年01期
5 王德威;;河与岸——苏童的《河岸》[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1期
6 赵双花;;无处安顿的灵魂——评苏童长篇《河岸》[J];小说评论;2010年02期
7 李昕潞;;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8 陈思和;王安忆;栾梅健;;童年·60年代人·历史记忆——苏童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刘歌;;发霉的锦缎——读苏童的《碧奴》有感[J];名作欣赏;2012年26期
10 尤文星;;论苏童散文的童年情结[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永新;;苏童的世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2 郑贞;;苏童的《米》中的叙述类型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白烨;;“重述神话”:文学与文化创意的双赢[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怡梦;聆听苏童 用一生承受以文字探索世界的苦与乐[N];中国艺术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傅小平;苏童:充满敬意地书写“孤独”[N];文学报;2013年
3 徐颖;打量苏童[N];北京日报;2002年
4 胡子宏;新苏童时代的晦涩[N];重庆日报;2002年
5 贺紫峒;重读苏童[N];法制日报;2002年
6 徐颖 王彪;新的苏童时代开始了?[N];深圳商报;2002年
7 黑色呕然;苏童的新小说是失败之作[N];深圳商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邢晓芳;苏童新作首次聚焦现实[N];文汇报;2002年
9 杭零 许钧;对于苏童的小说,历史只是一件外衣[N];文汇报;2007年
10 陈晓明;苏童长篇小说《碧奴》 这是一个关于“哭”的寓言[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琦;苏童短篇小说论[D];山东大学;2015年
2 熊珩羽;论新世纪以来苏童短篇小说的创作转型[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3 车凯旋;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张力[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江峰;苏童小说创作局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5 冯倩;苏童小说想象力的透视[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6 武连娣;论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的空间意象[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7 辛志蕾;苏童《黄雀记》的寓言式写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付晓旭;论苏童长篇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9 胡小丽;何处是归程[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其勇;苏童与苏州[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回归还是蜕变——由《黄雀记》谈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6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