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燕赵典故成语的文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4-07-30 17:13

  典故成语是指带有典故性质的成语。典故是诗文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和词语。成语是常见的一种熟语,是习用的、意义完整的、定型的固定词组。典故成语,是指成语里含着典故,即蕴涵典故的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所以其中必然凝聚着历史。而成语是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现象,屡经引用或反复加工,逐渐定型,凝结而成。事实上,很多成语,是由典故构成的。如“画龙点睛”、“画蛇添足”、“四面楚歌”、“胸有成竹”等。成语包括三类:历史中继承的、从外民族语言中借用的、当代创新的。典故成语很明显是属于历史继承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境内燕、赵双雄并峙,还有号称“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分布着丛台赵王城、邺城遗址、广府古城、古中山国遗址、正定古城、定州汉中山国都、燕下都、涿州三义宫等古都古城遗址,演绎着燕赵历史根脉文化的不朽传奇。燕赵文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丰厚博深,典故成语也是其中之一。燕赵典故成语①是燕赵历史的凝缩,是汉语言财富中的珍宝,在汉语成语大家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燕赵典故成语的选取燕赵典故成语是指与燕赵地域或燕赵文化相联系的典故成语。某个典故成语只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之一即可判定为燕赵典故成语:

  1.产生于燕赵大地的典故成语(1)源于燕赵人为主角的燕赵故事这些成语大多承载燕赵历史文化精神核心内涵。

  如战国时燕人郭隗(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人)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谋划策,招揽贤才“先自隗始”,使燕国Et趋强大;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表现出燕赵先人包容开放的文化气度;宋太祖赵匡胤(涿州人,今属河北)“雪夜访普”表现出一代天子不耻下问的谦恭品格。

  (2)源于外地人为主角的燕赵故事这些成语典故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燕赵大地,已融为燕赵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西门豹治邺(今河北临漳县城西南)时与恶势力斗争的“簪笔磬折”;燕太子丹于易水(今河北省易县境内)送荆轲刺秦“一去不返”、留下慷慨雄壮的“燕市悲歌”;巨鹿(今属河北邢台)的“破釜沉舟”展示了项羽的气魄;井陉(今河北井陉)的“背水一战”传颂着韩信的智谋;“围魏救赵”、“因势利导”记载了孙膑计解邯郸(今河北邯郸)之围的史实。

  2.与燕赵先贤关联的典故成语燕赵历史文化名人客居他乡时同样展示着燕赵风貌。如刘备(今河北涿州人)的“三顾茅庐”,刘琨(今河北无极人)的“枕戈待旦”,祖逖(今河北涞水人)的“闻鸡起舞”、“击楫中流”,谋士蒯通(河北定兴北固镇人)的“万不失一”,唐太宗(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的“以人为鉴”等典故成语,都展示了燕赵风采。

  3.燕赵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成语(1)源于燕赵籍文人作品战国时期赵国人荀子的儒学经典《苟子》被后人提炼出了70余条成语,如“青出于蓝”、“锲而不舍”

  等;来自唐代张文琮(今邢台市清河县东北东张宽乡人)《咏水诗》的“珠圆玉润”如今仍是脍炙人口;清代张之洞(今河北南皮人)的《蝤轩转语》也留下了“望文生义”等成语。

  (2)源于客居客游燕赵的文人作品很多知名文人长期客居燕赵,其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燕赵文化的熏陶浸染,而反过来又丰富了燕赵文化。曹操在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产生的成语如“对酒当歌”、“慨当以慷”、“一顾千金”、“相煎何急”、“百炼成钢”、“为民除害”等。除此之外,还有客居燕赵的王之涣的“更上一层楼”,从军燕赵的陈子昂的“前无古人”等。

  二、从典故成语语源探析文化内涵语言系统的文化思考告诉我们,语言一方面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标志,另一方面又是文化的产物。古今成语一脉相承,对典故成语的词源的考察可以看到该民族文化的诸多侧面。

  1.燕赵大地悠久的历史燕赵典故成语出现的时间跨度很大,包蕴着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

  (1)远古生活源于古代典籍的成语,可窥得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一斑。如“开天辟地”描写了史前天地混沌(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盘古镇,是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地之一)的状态;“望洋兴叹”展现了渤海一带水势浩瀚的场景;“衔石填海”和“愚公移山”既描绘了燕赵地区远古生活的艰难与恶劣,更展示了远古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与人定胜天的信念。

  (2)古代战争燕赵地区在历史上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战事频繁,有很多燕赵典故成语蕴含了丰富的战争观念、军事谋略和指挥文化。“血流漂杵”展现了炎黄二帝在涿鹿(今河北怀来县)的郊外大战;“望风而溃”描述了乐毅自引燕军直逼临淄的场景;“围魏救赵”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燕赵地区的重大战役桂陵之战;表现智伯用计攻打中山国的钟繇国的成语“斩岸堙赂”,孙膑利用魏军骄傲心理,诱敌深入取得马陵之战大胜的成语“因势利导”,以及着名的成语“鹬蚌相争”、“抵掌而谈”则展示了战国纵横家们的政治思想、战争谋略和军事才能。

  (3)重大历史事件笔者统计从A到z字头的共计174条燕赵典故成语的语源,有45条来自于《史记》,有15条来自于《战国策》,有9条来自于《汉书》,有8条来自于《后汉书》,还有32条分别为《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记所载。很多典故成语,来源于历史上朝代更叠或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如“祖龙一炬”、“黄袍加身”等都记录了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

  2.文学和艺术有些古代文学作品用文学笔法描绘了燕赵大地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留下的典故成语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佐证。如“邺中七子”的作品能够反映建安时代风格;自居易《长恨歌》的“渔阳鼙鼓”描述了安史之乱;河间(今属河北)人刘长卿的诗歌号称“五言长城”等。

  典故成语也展示了古代艺术水平。如“苟勖牛铎”记录了苟勖根据赵地牛铃声调好音律的故事,侧面反映了晋代音乐的发展状况。

  3.古代朴素的思想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核,即“民族历史地形成的生存条件的内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在民族心理中的凝结沉淀”。从燕赵成语中发掘出燕赵文化并分析其精神理念上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对我们研究古代思想文化大有裨益。

  (1)圣主明君燕赵典故成语鲜明地体现时人对明君的赞美之情。如以燕昭王筑黄金台纳士为典源的成语很多,表现了人民对求才若渴的明君的推崇,如“燕昭筑台”、“先自隗始”、“燕昭好马”、“燕金募秀”、“千金市骨”

  等。再如“一狐之腋”中渴望“谔谔直言”的赵简子;“威后问岁”中“以民为本”的赵威后;也有作为反面教材的如奢侈腐靡的“无愁天子”。

  (2)贤臣良将一些忠臣良将的言行思想也被保留在典故成语里。如源于廉颇与蔺相如故事的“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将相和”;表现忠贞节操的“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西山饿夫”;张扬正义精神的“赵氏孤儿”、“万古留芳”;赞誉魏征直谏敢言的“以人为鉴”;褒扬宋碌爱民恤物的“阳春有脚”;也有表现谋名图利终为人唾弃的成语“终南捷径”等。

  (3)变革意识燕赵思想还包含着伟大的变革意识,是燕赵文化发展的基石。如儒家经典《荀子·乐论》中的“移风易俗”探讨了文艺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不拘泥于古人旧法的赵武灵王提出“胡服骑射”的主张,西汉董仲舒“改弦更张”的建议助武帝展其雄才大略。

  (4)真挚友情燕赵古风,好气任侠,重视友情的品质在典故成语中有充分体现。如荆柯于易水誓死,谱写“燕市悲歌”;廉颇蔺相如尽释前嫌,终成“刎颈之交”;落第隐士孟郊,与奋进少年韩愈一见如故,结为“忘形交”;另有“推心置腹”、“桃园三结义”展示了燕赵赤子将友情视若珍宝的侠骨柔肠。

  (5)人生哲理燕赵典故成语还凝聚着古人的哲理思想。如“朝夷暮跖”的夷是商末孤竹君(今河北省卢龙县人)之长子,被誉为大贤,此成语表现了时论毁誉多变;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派人请龚胜入朝,龚胜宁死不事二姓,时人感慨“薰以香自烧”;田仁(赵国陉城人)为成就太子与皇上的骨肉之情却被诛杀,司马迁用“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警戒后人。

  (6)名士风流燕赵大地很多名人雅士,思想与凡众不同。如“志在四方”是孑L穿(孑L子第五代孙)出游赵国时表现的远大志向;孔融的“想当然耳”则是对曹氏父子辛辣的讽刺;“渔阳参挝”中刚毅傲慢的祢衡,裸身击鼓,个性鲜明;再如南北朝时李谧宁“拥书”百卷,无暇面对百座“城池”,成典作“拥书百城”。

  4.自然科学的发展燕赵成语典故也侧面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

  (1)医学中医、中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燕赵典故成语里也有所表现。战国神医扁鹊(今河北任丘人)留下了无数成语,如“以管窥天”、“以郄视文”等,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医学水平和严密的医学理论。

  (2)工艺我国的工艺文化在典故成语里也有体现。如“雨过天青”源于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对柴窑瓷器着色的批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从这一要求我们可以感受当时制瓷技艺的高超。“两腋风生”是卢仝(今河北涿州人)诗歌中形容饮好茶后人之轻逸欲飞之感,茶文化之高妙可由此见。“以酒解酲”、“玄石沉湎”则表现出了中国高超酿酒水平及酒文化的发展。

  (3)地理地理学大师郦道元(今河北涿州人)的《水经注》中表现地理的成语很多,如形容距离很近的“望衡对宇”,用于景物描写的“遮天蔽日”、“依山傍水”等。明人沈榜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期间编着的《宛署杂记》

  一书记载了北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的地点、状貌,笔耕论文,很有价值。

  5.宗教与民俗情况典故成语跟宗教信仰、风尚习俗也密切相关。“徐市求仙”典出于《史纪·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诞生于邯郸)请道士为其炼丹求仙,表现了道家思想在中国影响之深。“顽石点头”出自《莲社高贤传》,讲述了东晋佛教学者竺道生(今邢台市平乡县人)的佛法高妙。

  “舌灿莲花”源自《晋书·佛图澄传》对高僧佛图澄的记载。成语的宗教意义多已变迁,但宗教在燕赵大地的盛行却是不可否认的。

  唯物主义思想也逐步发展起来。王充,祖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他的《论衡》是一部不朽的无神论着作,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在历史上有划时代意义。如成语“五月飞霜”[61,《论衡》记载传书中说:“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这体现了科学文化的长足进步。

  “指腹为婚”典出于北齐魏收的《魏书·王宝兴传》,记叙了崔浩(河北清河县人)与王慧龙将腹中胎儿结为婚姻,可见“指腹为婚”这种民俗早已有之。“簪笔磬折”与“河伯娶妇”都典出于《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载西门豹治邺时的故事,故事中为河伯娶妻并不只是传说,而是一种民俗。河伯是人们所信奉的黄河水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河流神,为其娶妻表现了古代民众对自然物的崇拜。

  6.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燕赵典故成语里,不仅折射出燕赵文化的光芒,还保存着燕赵大地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的史实。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再如“祝发文身”、“文姬归汉”等成语,都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往来与吸收,是文化交流的记录。

  综上所述,燕赵典故成语是人们生产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历史画卷的浓缩。这些典故成语,有的是直接展示文化内涵,如“指腹为婚”、“主圣臣良”、“祖龙一炬”等;有的是表现了文化内涵存在的背景或故事,从而间接地展示出文化内涵,如“雪夜访普”、“解狐荐仇”、“完璧归赵”等。

  三、成语文化探析的现实意义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M Sapir)主张:“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探究典故成语中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典故成语是历史文化浪潮的见证者燕赵典故成语是燕赵历史的浓缩,凝结着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人文精神底蕴。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开改革之先河;赵将廉颇的“负荆请罪”兴团结之优风;“毛遂自荐”倡用人之道;西门豹的“河伯娶妇”除害民之陋俗;“开源节流”定富民之策;“奉公守法”明安邦之本;“邯郸斑鸠”明生态之重等。

  2.典故成语更有其超越时空限制的现实意义(1)优化河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燕赵文化精神赋予燕赵成语鲜明的文化精髓— —雄浑刚健的侠义气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伸张正义的勇气、善于创新改革的魄力,这些都可以借助典故成语的学习研究传承下去。典故成语对当今生活中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打击腐败、破除迷信、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起到促进作用。

  (2)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燕赵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细致研究燕赵典故成语,深入开掘燕赵文化资源,打造燕赵历史文化品牌,可以形成有规模的文化产业。比如在邯郸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修建的“邯郸成语典故苑”,既弘扬光大邯郸历史文化,而且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激励起人们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热情。

 



本文编号:4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