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与平衡: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解读
本文关键词:坠落与平衡: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爱尔兰作家科伦·麦凯恩关于9/11的一部鸿篇巨制。《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以1974年法国人菲利普·帕蒂在世贸双塔走钢丝为线索,串联起了纽约城中一群不同群体、不同阶级的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场景。在横向的空间结构上,走钢丝将看似平行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使之构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纵向的时间结构上,走钢丝这一事件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预示了9/11突袭,并以此借古喻今。《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探索了纽约人情感中最隐秘的角落,展现了他们在遭受暴力的突袭后所承受的巨大悲痛和失去。在无力面对悲伤和失去时,纽约人表达了与他人交流的渴望并通过各种方式逐步走向自我和解。本论文将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论,通过文本细读揭示纽约普通人的伦理诉求,挖掘作家向全人类传达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诲。由此,本文将深刻反思如何在一个冲突暴力频发的社会中,避免人的崩溃堕落,摆脱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保持人与人关系的平衡,保持人与自身关系的平衡。在现今的多元并存、冲突暴力时有发生的社会中,《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对塑造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转吧 这伟大的世界》 文学伦理学批评 坠落与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Introduction7-14
- 1. Colum McCann and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7-9
- 2. Literature Review9-11
- 3. Ethical Criticism in Literature11-14
- Chapter One:The Fall of Man14-26
- 1.1 The Symbolic Implication of "Fall"14-17
- 1.1.1 The Fall of Twin Towers14-16
- 1.1.2 The Fall of Two Human Towers16-17
- 1.2 The Fall of Man in the Novel17-26
- 1.2.1 Corrigan: "a mad, impossible angel"17-20
- 1.2.2 The Delusion of Hope:the Fall of Tillie20-23
- 1.2.3 The Absence of Justice:The Fall of Judge Soderberg23-26
- Chapter Two:The Balance of Man26-34
- 2.1 The Symbolic Implications of "Balance"26-28
- 2.2 Hold Balance in Grief28-34
- 2.2.1 Establishing Friendship and Trust: Clare and Gloria28-31
- 2.2.2 Establishing Kinship:Gloria and Two Orphan Girls31-34
- Chapter Three: High-wire Walking Between the Twin Towers34-42
- 3.1 The Symbol of the Twin Towers34-35
- 3.2 The High-wire Walking as an Overriding Metaphor35-42
- 3.2.1 A Linkage of Different Stories36-39
- 3.2.2 A Linkage of Past and Present39-42
- Conclusion42-45
- Bibliography45-48
- Acknowledgements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2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3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乔国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5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7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8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郝日虹;文学伦理学批评打破固有思维定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8年
4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宝荣 丁曦妍;面对动物的伦理困惑[N];文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更庄严的大厦》中西蒙的伦理悲剧[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园园;《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东晓;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看《沉没之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苑;伦理缺位与人性迷失—《换位》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任彦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广西大学;2015年
6 刘茜茜;从迷失到回归—《三个六月》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肖丹;《群山回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8 杨佳宁;《华伦夫人的职业》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奇梅;爱丽丝·默多克《沙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10 张迎花;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骨》中主要人物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坠落与平衡: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8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