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之魅——文化视野中的古代狐精故事解读
发布时间:2017-06-26 21:12
本文关键词:“边缘”之魅——文化视野中的古代狐精故事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狐介于人类和物怪之间,介于明暗之间,介于仙妖之间,界限模糊,令人难以捉摸,处于范热内普所说的"边缘"和特纳所阐释的"阈限"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被人们视为是危险的、令人难以控制的,甚至会给现存社会秩序带来威胁。从狐精故事呈现出的狐精形象可以发现,不管是胡人、妓女还是流民,都是古代社会中的边缘群体。狐精所象征的这些群体,通常被认为是危险的、边缘的、官方难以控制的。这些群体,是中国社会中受到社会规范抑制的代表,是文化制约的对象,也是官方压制的力量。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中原非遗研究中心;
【关键词】: 狐精 边缘 胡人 妓女 流民
【基金】: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15-QN-279)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项目(豫文非遗[2015]21号)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QD141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1[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5页。2[英]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黄剑波等译,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19-129页。一、文化研究中的“边缘”问题“边缘(marge)”问题在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维克多·特
本文关键词:“边缘”之魅——文化视野中的古代狐精故事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8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