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野中的《斩首邀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14:15
本文关键词:多维视野中的《斩首邀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斩首邀请》 文化传统 艺术特征 诺斯替主义
【摘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ВладимирНабоков,1899—1977)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大师级作家。他出生于俄国,青年时期流亡欧洲,之后又移民美国。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纳博科夫式”小说的艺术世界。小说《斩首邀请》是作家流亡西欧期间的俄语代表作之一,也是作者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在国内该部作品的译介工作早已完成,但是相关的研究工作还存在着很大不足。本文试图从多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俄罗斯学界的观点对这部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独特的人生经历与自小西欧式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作者双重的文化身份,使得西欧文化印记与俄罗斯文化烙印在其小说中得以并存。《斩首邀请》作为纳博科夫早期的俄文小说,不仅在文字上充分发挥了俄语自身的魅力,在故事情节和布景中还融入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化风俗要素与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片段。西欧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形象与经典诗歌、小说在作品中也得到巧妙的运用。这使他的作品冲破了民族界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彩色纹理。小说创作于1934年,这个时期的世界文坛正处于一个承前启下的过渡阶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诸多流派的繁盛发展,形成了文学的多元化格局。即使是追求个性自由,不愿受到特定流派风格束缚的纳博科夫,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小说《斩首邀请》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传统浪漫主义文学的身影,还可以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乃至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象征、隐喻、意识流、荒诞元素等的大量应用,不仅使作品摆脱了传统单一文学模式的桎梏,而且使作品从形式、语言、思想上得以发挥到极致。作为贯穿纳博科夫众多小说中的隐含线索,诺斯替主义思想始终是其“彼岸”世界观的重要宗教理论支撑。《斩首邀请》是纳博科夫小说中最为全面、完整体现这一神秘宗教的作品。小说中看似荒谬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安排都可以根据诺斯替教义与其神话体系进行合理的解读。借助这一古老宗教理论,本文进一步揭开笼罩在作品表面的神秘面纱,展现小说隐藏的思想主题与内涵,以及小说中人物面具下的真实形象。通过多维视角的分析我们看出,小说《斩首邀请》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反对专制制度的反乌托邦政治小说。它华丽的语言、变幻莫测的表现手法、编排精美的结构、鞭辟入里的思想内涵都充分证明了这部旷世之作的艺术欣赏与文学价值。
【关键词】:《斩首邀请》 文化传统 艺术特征 诺斯替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Аннотация8-12
- 绪论12-24
- 一、本论文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12-14
- (一)本论文研究的学术背景12
- (二)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12-14
- 二、本论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14-2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4-21
- (二)国内研究现状21-23
-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第一章 西欧与俄罗斯文化传统中的《斩首邀请》24-44
- 第一节 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小说《斩首邀请》的孕育过程24-26
- 一、纳博科夫的人生经历24-25
- 二、小说《斩首邀请》的孕育过程25-26
- 第二节 《斩首邀请》的西欧文化背景26-35
- 一、《斩首邀请》与西欧文学传统26-31
- 二、《斩首邀请》中的西欧文化元素31-35
- 第三节 《斩首邀请》中的俄罗斯文化元素35-42
- 一、纳博科夫的俄罗斯文化传统35-36
- 二、小说《斩首邀请》与俄罗斯文学传统36-42
- 本章小结42-44
- 第二章 《斩首邀请》的艺术特征44-61
- 第一节 《斩首邀请》中的浪漫主义特征44-50
- 一、小说叙事中的浪漫主义文学模式44-48
- 二、《斩首邀请》中的哥特文学元素48-50
- 第二节 《斩首邀请》中的现代主义特征50-60
- 一、象征主义元素51-54
- 二、意识流手法54-58
- 三、荒诞元素58-60
- 本章小结60-61
- 第三章 《斩首邀请》中的诺斯替教隐喻解读61-81
- 第一节 诺斯替教概述62-65
- 第二节 小说《斩首邀请》中人物形象的诺斯替教隐喻解读65-75
- 一、辛辛那特斯——囚禁在黑暗世界的异乡人65-68
- 二、皮埃尔——黑暗世界掌权者的代表68-72
- 三、图书管理员与塞西莉亚——光明世界的信使72-75
- 第三节 《斩首邀请》情节设置上的诺斯替教隐喻解读75-80
- 本章小结80-81
- 结语81-84
- 参考文献84-89
- 例证来源89-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0-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林;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2 谭少茹;;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赵君;;探寻“现实”的本真内涵——论纳博科夫“后现代式”现实观[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4 陈辉;;涅i迷偕朕限尉秤,
本文编号:518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1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