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兴词未亡——明拟话本所用词调与明部分词调曲化之关系考察
本文关键词:曲兴词未亡——明拟话本所用词调与明部分词调曲化之关系考察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明拟话本小说中《西江月》《如梦令》等常用词调,认为从话本发展而来的明代拟话本仍部分地葆有话本说唱文学的特质,特别是在词调运用方面已形成说唱文学流行性、娱乐性、甚至应歌性的审美惯性。随着通俗文学的日渐兴盛,文人在转而为词时亦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本文发现恰是此类词调在明词中亦大多被称之为俗调,词家会不自觉地把时曲民歌风味融入其中,形成明词曲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
【关键词】: 拟话本 词调 明词曲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词曲互动研究”(12BZW047)
【分类号】:I207.23
【正文快照】: 据任二北先生“词曲同源说”理路,“曲”不仅限于散曲,“曲”的涵义应扩大为剧曲(传奇、杂剧)和民歌小曲等不同时代的流行音乐文学体式,即“时曲”。“流行音乐性文学”应是词曲最本质的归属。虽然自元曲勃兴之后,流行音乐文学的主导已由词转向了散曲、剧曲,但词的流行音乐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说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话本小说的文体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李亚峰;话本小说中入话的发展及其原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3 吴礼权;;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孙旭;;论清代话本小说家的地域意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桂奎;;话本小说时空构架的“江南”特征及其叙事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梁文宁;程思永;;市民视角中的古人佚闻——明代话本小说使用史料的嬉化倾向[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保善;;明清江南出版业与明清话本小说的兴衰[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2期
8 向志柱;;话本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态势[J];武陵学刊;2011年05期
9 邵敏;;从场域理论看明清拟话本小说创作的兴衰[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10 王委艳;;话本小说研究九十年回顾与展望[J];东方论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向志柱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表演性:话本小说研究的深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天津南开 韩德承;话本小说巧嵌中药名[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北溟;话本小说的叙事学[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宁稼雨;胡士莹的学术生涯与《话本小说概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何天杰;拟话本小说的转捩点[N];光明日报;2004年
6 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现实意义[N];文汇报;2008年
7 朱迎平 李桂奎 朱丽霞 马海英;以货币化观念发掘传统文学精神[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段崇轩;走向“柳暗花明”[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晓晖;宋元“说话”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筱玉;宋元讲史话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娜;明代话本小说与杭州[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龚哲;口头逻辑视域中的话本与拟话本小说[D];南开大学;2011年
3 曹茜;《清平山堂话本》助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徐兴菊;明刊话本小说入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曹月;明代话本小说的教化功能[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贾佳;雍正、乾隆时期的拟话本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艳琴;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8 高涛;《清平山堂话本》试论[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9 闻玉坤;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评点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孙亚蕊;话本小说叙事节奏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6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2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