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中国文坛对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接受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7-07 20:21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文坛对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接受与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文坛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接受


【摘要】: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何以能够成为极为"本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无限资源,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不绝,呈现出作为研究资源、文化资本、普世主义道德标准的三副面孔。21世纪以来的近二十年,中国评论界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一批具有反思性的理论文章应运而生。中国文坛对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接受既是自身焦虑之体现,是为获取文化资源完成其未完成的现代性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体现了其在艰难前行中的逐渐成熟。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中国文坛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接受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英文学术期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实证研究(16BZW159)”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术领域文化专项项目“以英文学术期刊为媒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实证研究(16JCWH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作者郭恋东,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上海200030)。正如有学者言:“如果要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所遭遇的外部影响与撼动,最为强劲者莫过于海外汉学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冲击。”a而新世纪以来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明显有别于上世纪80、90年代,此一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同名刊物[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郭铁成;;简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J];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3 池周平;;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与大学生现代人格构建[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许祖华;;两套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问题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程光炜;栾梅健;;主持人的话[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6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与应用》出版[J];新文学史料;2010年02期

7 ;1980—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举隅[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3期

8 陈晨;;如何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注入现实活力——关于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语文知识;2012年02期

9 严家炎;;拓展和深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齐丽霞;;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要重视史料[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承;;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3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李平;;《中国现代文学史》: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得失[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6 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周文[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7 李平;;《中国现代文学史》: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得失[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9 马丽;;论陈辉诗歌的单纯美[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10 汤淑敏;;题外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七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回望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60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博士 汪纪明;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N];科技日报;2011年

3 王建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的观点流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严家炎;从时间、空间、语言三个向度拓展现代文学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周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止庵;“重写文学史”的一步[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荣誉学部委员 张炯;《中华文学通史》十卷本的编写和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翟泰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回顾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0年

9 秦弓;如何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关海山;高长虹研究会成立[N];山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宫立;“十七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多样化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3 廖久明;一群被惊醒的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英姬;试论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2 赵雷;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3 林贤;二元对立中的调和[D];宁波大学;2011年

4 范宁;民众戏剧社时期的《戏剧》杂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若凌;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莉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D];四川大学;2007年

7 章敏;林语堂30年代“转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智;论无名氏的精神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娟;十四行诗在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31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31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7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