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
本文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
更多相关文章: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世纪年代 选本编纂 新时期共识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之间是一种错位的关系。80年代中期以前,在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真正以现实主义命名的选本却不多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选本多出现在现实主义已如明日黄花之时。这样一种错位表明,当现实主义思潮占据主流之时,现实主义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故而无需特以现实主义之名命名选本。在这之前,虽无现实主义命名的文学选本,但大多选本所录作品很少不是现实主义之作。如此种种,与现实主义文学在80年代的命运及其同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密不可分。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世纪年代 选本编纂 新时期共识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选本编纂与80年代文学生产”(15FZW019)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般被认为是十七年文学的回归和发展,在这当中现实主义是其创作的主部。所谓“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发扬和深化”?,是当时有代表性的观点,而至于伤痕文学、反思写作、改革写作、“归来的诗”乃至报告文学热等也#是在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层面上被指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铁澎;文学思潮分类的原则[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雨萌;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召开[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3期
3 卢铁澎;文学思潮功能论[J];学习与探索;2001年03期
4 王又平;文学思潮史:对象与方法[J];新东方;2002年04期
5 雨萌;《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台湾版发行[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03期
6 席扬;“文学思潮”:关于概念、现象及方法[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7 席扬;论文学思潮的互动性、现象性和系统性——文学思潮的特性研究之二[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席扬;“差异”的复杂性——论“文学思潮”与“创作思潮”及“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席扬;;论文学思潮的“群体性”和“扩张性”——文学思潮的特性研究之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席扬;;“文学思潮”的“问题”与“意义”[J];文艺争鸣;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卫东;;能否到“人”为止?——对二十世纪中国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反思[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张进;;观澜索源 原始要终——评卢铁澎新著《文学思潮论》[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3 杨洪承;;近二十年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与思考[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贺仲明;;新世纪初中国文学思潮的意识形态特征[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振;文学思潮的深层透视与学理探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任怀宁;文学思潮研究的优化与突围[N];光明日报;2010年
3 孙淑芳;回归历史语境的再现与审视[N];文艺报;2009年
4 罗伟文;“三大文学思潮”呈现新面目[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邢建勇;一部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史[N];文艺报;2004年
6 郭志刚;我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辩的回望[N];文艺报;2007年
7 晏蝉 任东华;《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梳理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历程[N];文艺报;2009年
8 杨春时 厦门大学中文系;以现代性视角重新界定文学思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管雪莲;现代性视野下的文学史建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杨春时 厦门大学文学院;“现代性”发展的历史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郝明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生成论[D];四川大学;2005年
3 周宁;《现代》与三十年代文学思潮[D];山东大学;2007年
4 马春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夏榕;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象与方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歌放;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流变与日本的渊源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高辉;文学革命中的西方文学思潮[D];山西大学;2013年
4 钟磊;《新青年》与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形成[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5 吴诗媛;“为艺术”与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体坤;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探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凡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思潮中的表现形态[D];山东大学;2006年
8 旦正项秀;略论藏族近代文学中的文学思潮[D];西藏大学;2013年
9 周利荣;从感性的泛滥到理性的回归[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蒋满凤;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1917年-1949年)[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3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3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