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余秀华诗歌批评

发布时间:2017-07-15 09:22

  本文关键词:余秀华诗歌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余秀华 诗歌 日常经验 个人体验 诗意 批评


【摘要】:余秀华及其诗歌在2015年年初的诗坛乃至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评论声音众多,却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余秀华"脑瘫"患者的身份,而部分诗人、学者对余诗所做的批评各执一词,在缺乏对余诗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得出了偏激的结论。事实上,余诗源于日常经验,是对其个人体验的坦率书写。面对这些批评,余秀华希望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其诗歌本身,她对自己所经历的人生有着严肃的认知和体察,在当今这个"风"一样的社会流行中,余秀华呈现着一种定力,而这定力的核心就是写诗。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不仅是书写权力的一次彰显,还暴露出了目前诗歌观念存在的矛盾和局限。当然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也存在局限,有待成熟,但其创作的意义却在指向自身的同时,折射到了整个诗坛。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余秀华 诗歌 日常经验 个人体验 诗意 批评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余秀华的诗歌(1)是以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代表作而腾空出世、广为人知的,这个裸露感和庄严感同时存在的标题,一时间也在网络上“穿过大半个中国”而广为人知。正如题目中存在的张力那样,这首诗以及余秀华“脑瘫”的身体状态引起了普通网民、专家的热议。同时,对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石;;关于个展《不现实的现实》[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年06期

2 夏榆;;向死而生——汶川大地震个人体验[J];山西文学;2008年07期

3 孟繁华;;战争本质的国族叙事与个人体验——中国、西方战争文艺“历史记忆”的差异性[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陆永基;;卷前语[J];太湖;2013年05期

5 杨澜;;来北京吧,用你们自己的眼发现中国[J];中国企业家;2008年14期

6 杨树;;山区的脸色(组诗)[J];诗潮;2011年05期

7 邵建;;知识分子工作[J];艺术广角;2000年04期

8 苏妮娜;;走向开阔的生态书写[J];艺术广角;2008年03期

9 沈鹏;;《三余再吟》后记[J];中华诗词;2012年06期

10 冯林杰;办公室“风沙迷眼”事件[J];电脑爱好者;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志凌;;身体的隐喻[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宗俦;幸福不幸福,个人体验说了才算[N];贵州政协报;2011年

2 零点调查&零点指标信息咨询公司研究员 姜健健;公众环保仍处个人体验初期阶段[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3 郑卫东 交通第四工程处;用“心”谈心[N];人民武警报;2011年

4 张蕾;“你幸福吗?”[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书云;对提升教师从教幸福感的几点思考[N];承德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允;个人经验向公共经验的转换[D];四川大学;2004年

2 才日昕;疾病体验的表达与理解的偏差[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蕾;从激情走向理性,,从理性走向智慧[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3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43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4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