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地布鲁斯》中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我身份认同
本文关键词:《保留地布鲁斯》中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我身份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谢尔曼·阿莱克西 《保留地布鲁斯》 自我身份认同 美国印第安人
【摘要】:作为一名实验派作家、诗人、制片人和编剧,谢尔曼·阿莱克西(1966-)已经成为美国印第安人的代言人。遭受了几代人的错置和异化,美国印第安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在他的第一部小说《保留地布鲁斯》(1995)中,阿莱克西探索了美国印第安人贫困、不稳定、被边缘化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当代社会为寻求身份认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保留地布鲁斯》中充满了伤感的故事、错置的人物以及微妙复杂的情感,是一部值得仔细研读的伟大小说。基于当代关于身份的理论,本文致力于探究在《保留地布鲁斯》中美国印第安人艰难的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在经历了痛苦的身份危机以及妥协的身份协商之后,美国印第安人艰难地适应当代社会并寻找出路。然而,随着布鲁斯乐队郊狼跳跃的失败,阿莱克西进一步揭示了当代印第安人艰难求生的窘境。第一章阐释了小说中身份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征。根植于殖民主义,美国印第安人已经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在当代大众传媒的同化下,他们几乎丧失了所有衡量成为印第安人的标准和特征。身份危机最直接的表征就是社群的瓦解以及个体的错置。在保留地寻找不到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印第安人为他们不确定的身份疑惑着、痛苦着。第二章探讨了艰辛而又妥协的身份协商历程。分别展开讨论了三个层面的协商。首先,为了消除流行文化对美国印第安人的误导,阿莱克西智慧地颠覆了很多对印第安人的歪曲及原型并向人们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印第安人。第二个层面的协商发生在印第安当地的信仰和基督信仰之间。两种不同的信仰并不见得是相互排斥的,而两者的协力合作能最好的服务保留地上的居民。最后一个层面的协商是关于如何处理与其他种族和部落的关系,涵盖了与欧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以及保留地上其他部落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试图分析美国印第安人是如何在当代社会实现自我认同的。首先,阿莱克西用故事和梦重述了部落悲伤的过去,而理顺过去的经历在身份重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阿莱克西将布鲁斯作为一种疗伤的方式和文化交融的平台成功地为杂糅身份的建立创造了可能性。然而,伴随着郊狼跳跃最终的失败,阿莱克西凸显了十字路口这一意象,从而揭露了在白人世界生存的危险。在当代身份理论的框架内,本文探索了美国印第安人苦苦的自我身份认同的历程以及他们为适应当代社会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与此同时,本文还试图揭示当代美国印第安人所面临的窘境以及生存在当今世界的艰辛。
【关键词】:谢尔曼·阿莱克西 《保留地布鲁斯》 自我身份认同 美国印第安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Introduction10-16
- Chapter One Identity Crisis16-26
- 1.1 Disintegrated Communities17-20
- 1.2 Dislocated Individuals20-26
- Chapter Two Identity Negotiation26-42
- 2.1 Anti-misrepresentations27-31
- 2.2 Christian Religion and Native Spirituality31-35
- 2.3 Interracial Relationship and Multi-ethnicity35-42
- Chapter Three Identity Adaptation42-58
- 3.1 Telling Identity in Stories and Dreams43-49
- 3.2 Healing and Dangerous Blues49-54
- 3.3 Choices at the Crossroads54-58
- Conclusion58-60
- Bibliography60-64
- Acknowledgements64-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锦山;二十世纪美国印第安人政策之演变与印第安人事务的发展[J];世界民族;2004年02期
2 丁见民;;美国印第安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建平;;美国印第安人研究的现状[J];美国研究;2010年03期
4 赵阔;;美国印第安人生存现状成因浅析[J];群文天地;2012年21期
5 甘运杰;原始社会氏族生活的画卷——谈美国印第安人原始诗歌[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6 夏洛特·弗里斯比;周立;卢光;;美国印第安人音乐[J];民族译丛;1987年01期
7 李晓岗;美国印第安人移居城市原因初探[J];唐都学刊;1994年05期
8 蓝达居;美国的美洲土著———美国印第安人学者谈美国印第安人[J];世界民族;1996年03期
9 张科;;美国印第安人:失落的民族 崛起的财富[J];文化月刊;2003年05期
10 黄昊;;美国印第安人的今昔[J];文史天地;2009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小玲;从他者角度研究《黎明之屋》中文化身份的追求[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妍;《保留地布鲁斯》中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我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16年
3 贾梦娜;《美国印第安人历史》选译(英译汉)(15-44页)及其翻译研究报告[D];云南大学;2016年
4 曹彤彤;美国印第安人同化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喻冰峰;19世纪中叶后美国印第安人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印第安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宏丽;国内外学术界美国印第安人宗教问题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铃;论《爱药》中美国印第安人的生存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锦屏;《痕迹》中美国印第安人生存模式的变化与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菲;《痕迹》中美国印第安人对身份的追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振山;印第安人重组法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3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4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