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语言文学课的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4-07-24 12:11

  语言文学课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学法是将字词句点点滴滴化解清楚,即视为功德园满,达到学习目的。其实,这仅仅是基础的头一步,重要的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将千百年前的文学作品化腐朽为神奇,为今人所用。这是教材、教法的充实、革新,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单单学习字词句所不可比拟的另一境界。切实、具体、形象引人活生生事例,是将古典文学从僵化、于瘪中解脱出来,赋予血肉、灵魂的重要步骤。"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我们不能定出法则,但是可以从分析名著中探得几分消息。"从"探得几分消息"进而"领悟",是学习者要悉心琢磨来完成的。那么,如何操作呢?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写作实际提高写作水平要突破这层"茧面面俱到,只须攻其一点即可。这就需要不满足于停留在"参考书"的批量习题、答案,而应自个儿再生产"拿来"。久而久之,学习者自有日进日深的不同体悟。以《报刘一丈书》为例:臣获前辈书函,内容该是很多的,作者回信(即"读后感")没有前后左右多头去逮兔子,仅仅只对赞誉自己的"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大做文章。

  而这简单两句也并非平分秋色,廖廖几句便带过了"称尖上去谈"孚"。学习者作文即使生硬搬用这种笔法,也会是刚开了头便煞了尾,捉襟见肘,敷衍不下去,此即为世人所不屑的"学生腔"。毛病就在于未能运用具体、形象的实例,从正、反面剖析、充实、比较;以为只待喊几句口号、唱一个高调、贴上大而无当标签则可了事,这是多少人的写作误区!"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孚"如同一口井,圈定打下去,深挖自然见水,于是一一一一引出了明代社会"今世"干渴者、权要者、守门人、趋势者的言行举止,声口形神暴露无遗!

  供材料作文往往功亏一簧在文章末尾,成了断线风筝,笔耕文化传播,末段未能与开头遥相呼应,如同风筝放飞失向!《报刘一丈书》收束时云"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首尾照应而不偏失,结构完整而不残缺。前人所啧啧称羡的"风头、猪肚、豹尾",是古今多少佳文美篇中若隐若现的踪迹。

  二、联系思想实际提高认识水平古文并非昔人消失了的云烟,将手伸进炉中,还会感受到些许温暖呢!之所以流传千百年而不衰,自有其人文精神价值所在。今人学习,即在开发这"附加值感悟,为今人服务。以《苏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为例:苏秦"孔雀东南飞"打天下,丧魂落魄而逃回家,如同掉入冰窟窿,妻埋头缝纫,嫂不入厨做饭,父母扭头不予搭理。当"锥刺股"的苏秦发迹,担任六国宰相出差时,故意绕道老家去看看。还是那一家人,面部神经突然丰富起来,苏秦不罢不休以嫂嫂为突破口发难:"嫂,何前锯而后卑也?"一一个担纲天下兴亡重任的人,却在屋檐下与家庭妇女、小市民斗法比拼,实在显得鸡肠狗肚,不够大气!我们学习者可以思索,→个销妹必较,有隙必报,心胸狭窄,不肯宽容的人,究竟能成何正果?即使今日一时侥幸有成,明天必以悲剧落幕!后来苏秦果然好景不长,客死他乡。再以《诗经·氓》为例"吁磋女兮,无与士耽(沉溺情海)。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采桑女从欢喜雀跃婚恋,一变遭家庭暴力不幸欺凌。昭示我们从古到今,如此"只求占有,不求永久"的悲剧,一直在上演着,现代热昏了的人,难道不能从清然泪光中获一滴警示吗?走得最快的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从友情进入爱情只差0.01毫米,珍爱此生的木啊,要看守好"防线"!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蕴藉隽永,满口芳香。老祖母'对幼孙一席话,难道不让人为之动容?"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们可以想想,如何算读书有"效"?考大学、混个文凭;或找到白领职业,或评上一个什么职称等等,皆不算人生"达标"、的终点!这"效"延续一生,一生都要"充电当我们回头,遗憾会少一些。小有成就,自喜为"大效";小有所得,自视为"神效",是何等滑稽可笑啊!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