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女性主体—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
本文关键词:重构女性主体—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
更多相关文章: 《父亲的微笑之光》 父权制 后现代女性主义 女性主体重构
【摘要】: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杰出、最具有影响力的非裔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反映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同时也反映黑人妇女在追求平等和自由反抗斗争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艾丽斯·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出版于1998年,拓展沃克之前作品中女性生存困境的主题,转而更多的关注整个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仔细阅读这本小说和国内外相关研究后,本文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二元对立;男性话语霸权。二元对立从思想领域压迫女性,并通过男性话语霸权实现。重点分析小说中女性主体重构的现象得出结论:建立在承认男女差异基础上的女性主体重构是女性解放的关键所在。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艾丽斯沃克以及她的文学成就,父亲的微笑之光以及这部小说国内外研究情况,后现代女性主义,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文章结构。在后现代女性部分中,女性主体性以及其三个概念:二元对立,话语权,后现代女性关于“差异性”概念加以介绍。第二部分首先分析小说中女性在男性话语霸权下的遭遇以及女性反抗男性话语霸权的斗争,表明沃克在小说中恢复女性话语权的尝试,并得出结论:男性霸语话权压迫女性,恢复女性话语权是女性重构主体的重要工具。第三部分比较小说中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在家庭,爱情,和性等方面是不同的,尤其是通过比较苏珊娜和彼得罗斯之间的关系,不仅表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也显示沃克颠覆二元对立的尝试,并得出结论:二元对立的颠覆从思想层面解放女性,为女性主体重构奠定思想基础,同时男性和女性之间是不同的,重构女性主体必须要建立在承认此差异的基础之上。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三位新女性反抗父权社会的斗争来说明沃克是如何实现新女性主体重构,同时分析小说中父女关系的和解来强调女性主体重构必须承认男性和女性以及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这种女性主体是一种新型人际关系,不是提倡女性优越于男性,而是男性、女性之间相互的理解和合作,进而体现沃克构建两性和谐共存的、黑人和白人和谐共存的以及整个人类和谐共存社会的美好愿望。第五部分是结论后现代女性主义为新时代女性解放提供新的出路,建立在男女差异基础上的女性主体重构是女性解放的关键。
【关键词】:《父亲的微笑之光》 父权制 后现代女性主义 女性主体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20
- 1.1 Introduction to Alice Walker and Her Literary Achievements10-11
- 1.2 Introduction to By the Light of My Father's Smile11
- 1.3 Literature Review11-15
- 1.4 Postmodern Feminism15-18
- 1.5 Research Significance, Methodology and Overview of the Thesis18-20
- Chapter Two The Victims of Male Hegemony Discourse in the Novel20-26
- 2.1 Irene's Mother-A Pathetic Woman under Male Discourse Power20-21
- 2.2 Maggie-From A Victim under the Stereotype of Male-Defined Girl to a Passive Fighter21-26
- Chapter Three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Postmodern Feminism in the NoveL26-31
- 3.1 Differences between Pauline's Mother and Her Father26-28
- 3.2 Differences between Independent Susannah and Dependent Petros28-31
- Chapter Four Re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Novel31-41
- 4.1 the Spokesman for the Female Rights32-38
- 4.1.1 Irene-From an Abandoned Girl to an Independent Thinker32-34
- 4.1.2 Susannah-a Pursuer of True Love34-36
- 4.1.3 Pauline-A Brave Fighter36-38
- 4.2 Cooperation between Man and Woman38-4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1-42
- Works Cited42-45
- Publications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妍;;论《紫颜色》中“西丽”女性主体的丧失和建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2 陈召荣,张建华;从边缘到中心:女性主体的物化历程——缪永小说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赵越;论《紫颜色》颠覆父权话语以重建女性主体的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倪志娟;;母性与女性主体——对主体互涉模式的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安琪;;女性主体的消解和扭曲[J];芒种;2012年02期
6 朱佩莹;;论婚姻关系中女性主体地位的变化——以庄子试妻戏剧故事内容的嬗变为例[J];名作欣赏;2013年23期
7 李萱;;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主体的精神成长[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谢景芝;;《紫颜色》对女性主体的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许巍;;“穿越”的狐狸——解读小说《千年狐》中的女性主体[J];名作欣赏;2013年36期
10 陈琳;李清照对传统的女性主体精神与文学的超越[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莉;热忱探求女性主体价值[N];文艺报;2013年
2 冯西光;现代化进程中女性的发展方向[N];中国妇女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亮亮;重构女性主体—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D];安徽大学;2016年
2 安善姬;从意识到实践: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女性主体变迁[D];复旦大学;2012年
3 袁峗;论小说《伊芙琳娜》中的女性主体地位[D];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
4 赵景芝;女性主体的渐次生成[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雷雷;女性主体的颂扬[D];安徽大学;2012年
6 刘巧卉;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动画中女性主体形象与身体书写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
7 聂丽;“在场”与“缺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邓媛媛;从狭小到博大[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7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6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