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关于《腹地》文本命运的美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17 23:10

  本文关键词:关于《腹地》文本命运的美学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王林 《腹地》 意识形态 现象真实


【摘要】:描写冀中根据地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腹地》1949年后出版不久即受到批判,成为建国后的第一部禁书,沉寂57年后重见天日。《腹地》的命运提供了一个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内核进行纵深考察的历史视角。《腹地》沉寂的启示在于,那个曾长期支配中国文艺并导致概念化、公式化泛滥盛行的思想体系,其所依据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压控下,真实的社会生活除了被设定为禁区之外就是以粉饰或歪曲的形式呈现出来;考虑到20世纪前半期微弱演进和后半期停滞破坏的总体过程,可以说,认识论美学和现实主义艺术根本没有发展起来。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填补了从历史本体到现实主义之间的长期遗留的巨大空白,值得关注和借鉴。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王林 《腹地》 意识形态 现象真实
【分类号】:I207.425
【正文快照】: 王林先生的长篇小说《腹地》有原本和改本两种,都是描写上世纪40年代初冀中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原本《腹地》创作于1942年至1943年冬春之际,1949年9月由天津新华书店出版。1950年,陈企霞在《文艺报》(第27、28期)发表长篇评论文章,对小说的“自然主义倾向”进行了严厉批判,

本文编号:871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71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