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下的欲望》和《希波吕托斯》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3:18
本文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和《希波吕托斯》比较研究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他把戏剧从十九世纪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受古希腊悲剧、易卜生、斯特林堡、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的影响,首次把现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手法运用于创作中。他关心社会问题,擅长写作悲剧,为现代社会的冷酷、残暴和现代人没有归宿的境地所困扰,因此努力发掘人的欲望及失意的根源。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受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欧里庇德斯的《希波吕托斯》的影响,两部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奥尼尔结合美国的社会问题和自然主义等写法,重新诠释了古希腊悲剧的精神。本文将比较两部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并试图找到奥尼尔是如何在他的戏剧中重塑了古希腊神话。引文概括了目前《榆树下的欲望》的研究背景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这些研究提到了古希腊悲剧对奥尼尔的影响,但是没有从作品分析奥尼尔如何吸收古希腊悲剧的精神,同时创造了新的悲剧。第一章介绍了《榆树下的欲望》的创作背景。首先,美国的戏剧发展史展示了美国戏剧的发展和二十世纪初美国戏剧的现状;从殖民时期到当代美国,从最初的传播英国文化到反映美国现实,美国戏剧随着社会变革逐渐扩大了影响力;其次,奥尼尔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写作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庭生活、个人疾病以及工作经历逐渐帮助形成了他的悲剧观;再次,古希腊悲剧为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式;最后,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等人的影响为奥尼尔的人物塑造和写作手法提供了思路。第二章比较两部作品的欲望和命运主题。在欲望主题上,《希波吕托斯》展示的是菲德拉被压制的欲望,《榆树下的欲望》将每个人物的欲望都展示的淋漓尽致;对命运的把握上,两者都表现为命运的不可把控,《榆树下的欲望》更看重在命运面前自我性格的展现。第三章比较两部作品的人物塑造,从人物的社会阶级、性格特征和表现技巧来分析奥尼尔刻画人物的独特之处。《榆树下的欲望》的主人公全部是没有文化的小人物,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反映了社会的冷酷、人的残暴和迷茫,把人性和社会问题揭露的更彻底。第四章比较两部作品的情节。从开端、中间和结局的安排分析奥尼尔在情节安排上的不同。《希波吕托斯》人物间的冲突是间接的,更多地烘托了人物情感;《榆树下的欲望》情节由人物的行动推进,冲突更激烈,更直接,突出了人物本身。与此同时,最后的结局也为人们的欲望提供了出路。通过两部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欧里庇得斯在对人性的关注上启发了奥尼尔,同时美国戏剧的发展和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等人的影响为奥尼尔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可能,《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本土化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美国戏剧 尤金.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106.3-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On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O'Neill's Writing13-22
- 1.1 The Americanizing Drama13-18
- 1.2 O'Neill's Life Experiences18-19
- 1.3 The Influence of Greek Tragedy19-21
- 1.4 The Influence of Ibsen and Strindberg21-22
- Chapter Two A Comparison of Themes22-31
- 2.1 The Theme of Desire22-28
- 2.2 The Theme of Fate28-31
- Chapter Three A Comparison of Characters31-40
- 3.1 Social Status31-32
- 3.2 Personality32-37
- 3.3 Ways of Expression37-40
- Chapter Four A Comparison of Plot40-50
- 4.1 Beginning40-43
- 4.2 Middle43-48
- 4.3 Ending48-50
- Conclusion50-52
- Works Cited52-57
- Acknowledgements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脱剑鸣;赵学锋;;从古代希腊到现代美国——希波吕托斯和费得拉神话演变的原型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烟波人;三日土·般落;;希波吕托斯[J];今古传奇(奇幻版);2011年10期
3 赵学峰;张文奕;;《费得拉》的神话原型解读[J];台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吴正毅;;于巧妙借鉴中凸显中国文化特色——《雷雨》与《希波吕托斯》、《费德尔》之比较[J];文教资料;2007年36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阳;《榆树下的欲望》和《希波吕托斯》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钱晓燕;论“费德拉”和“希波吕托斯”神话故事的改编与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879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7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