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隐喻的文化认知阐释
本文关键词:诗性隐喻的文化认知阐释
【摘要】:诗性语言是各种语言的源头。诗性思维远远超越了我们日常的思维机制,诗性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更具深意的心理现象,研究从诗性隐喻出发,以夕阳为语料,旨在探寻诗性隐喻的深层内涵。研究显示诗性隐喻具有发现的深度,世界经验方式、思维方式、生命意识等方面所体现的诗性品质决定了夕阳诗性隐喻的多样性。诗性隐喻依靠认知力量的大彻大悟和比喻性语言的栩栩如生,充分发挥了人的想象力、创新力和认知力。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
【关键词】: 诗性隐喻 文化认知 夕阳
【基金】: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立项课题(GY20130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基金项目“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研究”(11JSW-19)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隐喻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隐喻,可以追溯到《诗经》的修辞手法——比兴;西方的隐喻,最早可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的2000多年间,大致有9种隐喻理论:指称说(或比较说)、替代说、转移说、变异说、分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长根 ,蒋忠友;现代化的文化认知[J];群众;2005年10期
2 云虹;冯丽春;;论隐喻的跨文化认知[J];河北学刊;2008年03期
3 单晓莹;;俄汉颜色词的隐喻文化认知对比[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4 孙琳;;论二语习得中的文化认知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3期
5 王四正;;文化自觉与文化认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陈映戎;;文化认知:价值冲突与认知模式——以“愚公移山”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董博;;文化认知的富集与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林宝珠;;英汉动物隐喻形态的文化认知模式构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9 李长泰,朱方长;对文化认知的哲学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曲占祥;;隐喻的文化认知及英汉表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彬;新华侨华人对春节的文化认知[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百草校园吐芬芳 中药教学出文章[N];东莞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虹;ICU护士心理资本、核心能力和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曹征宇;历史经验、文化认知与中国的海军外交[D];复旦大学;2014年
3 呼建勇;文化认知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骋;菲律宾华校学生华文学习与中华文化认知认同状况调查[D];暨南大学;2013年
5 张晓亮;熟语的文化认知[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秀菊;俄汉语中与“人”有关的隐喻表达形式及其文化认知阐释[D];吉林大学;2007年
7 齐茜;基于文化认知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朱宏;俄汉语颜色词隐喻的文化认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蒋旭;俄罗斯歌曲歌词中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李红艳;菲律宾义德女校华裔中学生华族文化认知认同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3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