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和郑芝溶诗歌意象的东方传承与西方新思
发布时间:2017-10-07 20:44
本文关键词:卞之琳和郑芝溶诗歌意象的东方传承与西方新思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卞之琳郑芝溶诗歌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两位诗人对于东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西方新思的接受。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比较,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两位诗人内心深层次的思想与情绪。诗是由意象开始的,而且,意象贯串到底。当诗人进入构思,首先把握的是意象;在创作进行过程中,他要处理的,也是意象;在结束时,仍是意象,意象构成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读者读诗,也是首先接触到意象,由意象的引领进入诗的境界。诗歌的意象是对比分析两位诗人诗歌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以郑芝溶和卞之琳1930-1940年的诗歌为研究范围,根据不同的意象主题选择两位诗人诗中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的诗歌,从美学的角度,望像思意,根据意象所传递的信息窥探诗中更深层次的意境已经这种意境所表达的作者的心境。也从文学影响的角度,根据诗人对意象选取的偏好,分析两位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东方传统的继承和西方新思的接受的共性与个性。卞之琳诗中古典意象非常丰富,但在古风古色中流露出很多新思。如卞之琳诗中的梦境不只是朦胧恍惚的“人生如梦”,而是更增添了现代西方的智性美;卞诗中的鱼和水不只代表男女情爱,而是更多地显露象征主义“恶美”气息;卞之琳诗中的古色古香也不只是古典意象,而是更多地增添了现代理性思辨的诗思。这与卞之琳受到当时中国大量引入的西方文化和创作理论的影响有关。郑芝溶是韩国杰出的现代主义意象派诗人。郑芝溶的诗既体现西方存在主义意识和东方儒家坚贞不屈精神的融合,也体现西方宗教永世思想与东方含蓄浪漫诗歌传统的融合,又体现西方意象主义原理和东方古典自然和谐意境美的融合。他的诗歌,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深刻,而东方文化古韵对其影响更为根深蒂固,他诗歌的西洋性是建立在坚固的东方诗歌传统之上的。卞之琳诗歌中的古典意象体现出他在现代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将“东方传统”和“西方新思”巧妙“化入”诗歌的努力。郑芝溶诗歌中的古典意象体现了其在探索现代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对东方传统的追求与继承。
【关键词】:卞之琳 郑芝溶 意象 东方传统 西方新思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106.2
【目录】:
- 摘要5-7
- 中文摘要7-9
- 目录9-11
- 正文11-77
- 参考文献77-81
- 附件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芝溶;薛舟;徐丽红;;郑芝溶诗五首[J];译林;2006年02期
2 金柄珉;试论朝鲜解放前现代派诗人郑芝溶的诗歌创作[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金点顺;李萌萌;;脚[J];民族文学;2012年09期
4 严红花;;中韩诗歌的手工艺术美探究——以卞之琳和郑芝溶的诗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郑芝溶;薛舟;徐丽红;;白鹿潭——汉b仙缴筟J];译林;2007年01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定倩如;卞之琳和郑芝溶诗歌意象的东方传承与西方新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松;关于郑芝溶诗里出现的词汇文体论手法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9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8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