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融合中新闻报道生产流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23:07
本文关键词:报网融合中新闻报道生产流程研究?
【摘要】:数字化的浪潮推动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媒介融合正成为传媒界不可回避的事实。反映在报业上,越来越多的报纸面对网络冲击,走上了“报网融合”的实践尝试。网络开始介入报纸,“报网融合”不仅使整个中国报业形成宏观层面的改变,而且对报业从业者产生微观上的影响,从而形塑着新闻生产的全过程。 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报纸本身工作流程在报网融合时代的变化进行研究,集中讨论了在报网融合的情境下,新媒体环境如何形塑报纸新闻生产的各环节——从新闻的消息源选择、新闻的采访、写作、呈现到新闻的价值表达来进行分析,并就报网融合中报纸的新闻生产应该如何应对转变提出建议。 本文以《新安晚报》为个案,根据当前报网融合的实践将新闻生产产品分为传统常规报道及新型网端报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对《新安晚报》“今日关注”、“省城新闻”、“安徽新闻”版块(传统常规报道)和安徽网“直播安徽”栏目(新型网端报道)在报网融合情境下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剖析,具体采用的方法有: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并结合内容分析法,以期通过新闻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新闻报道流程的转变。 研究发现,对于报纸传统常规报道而言,报网融合的影响体现在:一方面新闻生产的固有常规未遭颠覆,传统信源仍占绝对主导地位,碎片化诉说无法代替专业报道,新闻呈现仍呈严谨的固定模式,新闻仍聚焦于传统的价值要素;另一方面网络因素产生了边缘性影响,网络消息源产生双刃剑效应,网友参与内容生产,“链接式”格局和深度解读趋势明显,出现新的价值判断元素。对于新型网端报道而言,报网融合的影响体现在:一方面,新闻生产惯习中留下深刻的网络印记,新闻生产周期被压缩,新闻产品类型被拓展,编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惯习修订导致对新闻产品的消解,体现于新闻产品可能趋向同质化及对新闻产品客观性的损耗。进而,基于以上分析,研究对报业如何应对变化提出建议:从媒介组织层面上说,应建立标准化采编流程;记者应从单项选手转变为全能选手;编辑应提高职业素养。 最后,研究指出,报纸面向媒介融合开展生产流程再造,其核心和最终目标是围绕报纸的新闻专业主义,全面提高融合时代报业竞争力。
【关键词】:报网融合 报纸新闻生产 流程再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导言8-13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核心问题8-9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9-13
- 一、关于报网互动的文献综述9-10
- 二、关于新闻生产的文献综述10-11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11-13
- 第一章 《新安晚报》报网融合环境及实践13-17
- 第一节 新媒体情境中的报业生存景观13-14
- 一、新媒体情境下报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13
- 二、传统报业与新媒体共生共荣13-14
- 三、报网融合——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一般路径14
- 第二节 《新安晚报》报网融合的历史沿革14-17
- 一、试水阶段14-15
- 二、初探阶段15
- 三、正式迈向全媒体领域15-17
- 第二章 报网融合情境下常规报道的新闻生产:对常规形成边缘渗透17-43
- 第一节 报网融合情境下《新安晚报》常规报道的新闻生产流程17-20
- 第二节 新闻生产常规未被颠覆20-33
- 一、消息源:传统信源仍占绝对主导20-26
- (一) 以“跑口子”等第一手资源为主22-24
- (二) 上网仍是对现实关系的维护24-26
- 二、新闻采写:“碎片化诉说”无法代替专业报道26-29
- (一) 采写过程中坚持“质疑前置,调查为准”的原则27-28
- (二) 网友意见多作为“烘托性材料”出现28-29
- 三、新闻呈现:沿用严谨的固定化模式29-32
- (一) 传统呈现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29-31
- (二) 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十分谨慎31-32
- 四、新闻价值:聚焦于传统的价值要素32-33
- 第三节 网络因素形成边缘渗透33-43
- 一、消息源:网络消息源产生“双刃剑”效应33-36
- (一) 网络成为新的找料平台34-35
- (二) 选题匮乏的非常时期可由网络消息源补位35
- (三) 网络信源诉求复杂提高报道风险35-36
- 二、新闻采写:网友参与内容生产36-39
- (一) “第一现场”内涵扩展36
- (二) 网友成为采访“协作者”36-37
- (三) 网友意见成“直接引语”37-39
- 三、新闻呈现:“链接式”格局和深度解读趋势明显39-42
- (一) “链接式”格局:新闻文本的网状立体结构39-41
- (二) 深度解读:区别于网络式阅读体验41-42
- 四、新闻价值:出现新的价值判断元素42-43
- 第三章 报网融合情境下新型报道的新闻生产:生产惯习被修订43-50
- 第一节 报网融合情境下《新安晚报》新型报道的新闻生产流程43-45
- 一、“记者-编辑”直接互动45
- 二、事后审查制度45
- 第二节 新闻生产惯习带上网络印记45-48
- 一、新闻生产周期被压缩45-46
- (一) 一天式生产周期被打破45-46
- (二) 与网络热点赛跑的时间要求46
- 二、新闻产品类型被拓展46-47
- 三、编辑思想观念被转变47-48
- (一) 从新闻“百货”到新闻“超市”47
- (二) 全天候编辑思想的确立47-48
- 第三节 惯习修订对新闻产品的消解48-50
- 一、新闻产品可能出现同质化48-49
- 二、新闻产品客观性易被损耗49-50
- 第四章 报网融合对新闻生产提出的要求50-55
- 第一节 媒介组织:建立标准化的采编流程50-51
- 第二节 记者:从单项选手到全能选手51-52
- 一、要求向全媒体记者转变51
- 二、要求面向专业主义的回归51-52
- 第三节 编辑:职业门槛进一步提高52-55
- 一、要求对多种内容生产统筹的能力52-53
- 二、要求更准确地辨别与把关的能力53
- 三、要求有效整合碎片化信息的能力53-54
- 四、要求全面掌握传播新技术的能力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年01期
2 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年10期
3 蔡雯;;媒介大汇流下的“融合新闻”[J];传媒观察;2006年10期
4 孔玮;;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发展方向的思考[J];传媒观察;2011年03期
5 ;吴海民:报网互动是一个战略问题[J];中国传媒科技;2007年06期
6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7 王君玲;;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的范畴、理论与发展[J];东南传播;2008年09期
8 杨雨丹;;新闻惯习的产生与生产——惯习视角下的新闻生产[J];国际新闻界;2009年11期
9 章宏法;;报网融合的战略管理[J];新闻实践;2008年01期
10 王淑华;;在报网融合中寻求发展契机——以《都市快报》与都快网19楼论坛为例[J];新闻实践;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锋;现代风险报道生产偏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15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01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