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大型时政新闻报道智慧交互困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5:28

  本文关键词: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大型时政新闻报道智慧交互困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社全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 智慧交互


【摘要】: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为传媒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发挥着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在这场变革中,如何利用新技术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党报定位的发展道路,对于人民日报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引用了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对“智慧”的定义,传播就是智慧分布的一场变迁。而在未来社会中,受众不单单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而要同时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实现信息的交互。如果传播过程中,仍然保留传统的“传播者——接收者”的单向传播模式,智慧仅存在于传播者一端,接收者的智慧并未回传至传播者一端,存在智慧交互困局。为探究人民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在报道中存在的智慧交互困局,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在博鳌论坛、九三阅兵、2016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作为样本,建立资料库,分析人民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存在的智慧交互困局。为了探究智慧交互困局的突破方式,借鉴了唐纳德·肖提出的“纸草型”社会的相关推断:未来社会垂直媒体设置的垂直议程与大众媒体设置的水平议程将相互交错。进而推断出传播中的智慧交互将成为垂直媒体与大众媒体相交的“节点”。首先,引入“人群定向”技术,激活数据,确定“节点”位置。通过深入挖掘用户数据判别用户的人群属性和个人素质,一方面根据用户的个人关注推送新闻,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开放部分高素质受众的新闻编辑权限,使这部分受众的智慧回传至传播者,打通垂直媒体与水平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而借鉴《赫芬顿邮报》模式制作聚合新闻,利用传播节点价值。开辟专栏并号召受众加入到新闻采集与制作过程中,同时受众根据喜好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评价和点赞,获得支持最高的稿件将被选为优秀稿件在全媒体平台传播。以此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并且将受众的智慧带入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来。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全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 智慧交互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方法12
  • 1.4 文献综述12-14
  • 第2章“智慧”及智慧交互困局的界定14-20
  • 2.1 传播过程中的“智慧”界定14
  • 2.2 智慧交互的必要性:水平议程与垂直议程交错的必然要求14-15
  • 2.3 智慧交互困局的界定标准15-20
  • 2.3.1 传播主体与客体:是否由编辑记者单方面向受众传递信息16-17
  • 2.3.2 传播内容:形式与内容是否容易被受众接受17-18
  • 2.3.3 传播渠道:是否搭建了不同的智慧传播渠道18
  • 2.3.4 传播效果:受众是否对传播内容进行反馈18-20
  • 第3章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大型时政新闻报道智慧交互困局分析20-32
  • 3.1 研究样本的选择及统计20-23
  • 3.2 统计结果及分析23-32
  • 3.2.1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在报道中以报社自有采编队伍作为传播主体,受众作为客体23-25
  • 3.2.2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创新新闻表现形式25-26
  • 3.2.3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搭建了不同的智慧传播渠道26-28
  • 3.2.4 受众对新闻产品的反馈较低,受众的智慧并未在传播过程中体现28-29
  • 3.2.5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存在智慧困局29-32
  • 第4章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智慧交互困局存在原因及突破可行性探究32-37
  • 4.1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大型时政新闻报道存在智慧交互困局的原因32-34
  • 4.1.1 承担着引导舆论的政治使命,不允许全面开放新闻采编权限32-33
  • 4.1.2 新媒体上的互动缺乏良好的处理对策33-34
  • 4.1.3 媒体属性及盈利模式限制34
  • 4.2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突破“智慧”交互困局的可能性分析34-37
  • 4.2.1 媒体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给予保证34-35
  • 4.2.2 人民日报社人才与技术资源优势35
  • 4.2.3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突破智慧困局的实力雄厚35-37
  • 第5章 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智慧困局对策建议37-44
  • 5.1 传播中的智慧交互将成为垂直媒体与大众媒体相交的“节点”37-38
  • 5.2 引入“人群定向”技术,激活数据,,确定“节点”位置38-41
  • 5.2.1 构建人群数据库,挖掘用户特征38-39
  • 5.2.2 通过人群数据找到大量“节点”受众,并部分开放新闻编辑权限39-40
  • 5.2.3 通过载体区别传播内容转化为通过人群区分传播内容40-41
  • 5.3 借鉴《赫芬顿邮报》模式制作聚合新闻,利用传播节点价值41-44
  • 5.3.1 培养公民记者,增加与受众互动,降低成本41-42
  • 5.3.2 丰富表现形式,改变电子报刊形态,制作移动端聚合式新闻42-43
  • 5.3.3 注重社交功能,提高新闻关注度与分享频率43-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9


本文编号:1029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029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