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荧屏引进类综艺节目“本土化”改造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视荧屏引进类综艺节目“本土化”改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综艺节目 本土化 本土化改造 问题 努力方向
【摘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电视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频道不断增多,内容不断变换,品种不断丰富,形式不断翻新。其中,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深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在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下,品牌化的电视综艺节目成为了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宠儿。从电视综艺节目新生到如今,她走过了一条快速发展到缓冲思考再到超速发展之路。随着观众对该类节目喜爱程度的不断加深,从央视到各卫星频道纷纷将综艺节目作为自身发展的重头戏,为了丰富综艺节目内容,创新综艺节目形式,提高综艺节目质量,打造综艺节目品牌,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电视台纷纷引进国外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比如湖南卫视引进的《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引进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东方卫视引进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之声》、《顶级厨师》等,都是在国外获得较高收视率的优秀节目。引进之初,因为新鲜一度火爆,但随着文化隔阂及其它因素的客观存在,观众对引进类综艺节目的喜爱迅速降温,为了打造自身的综艺节目品牌,保证收视率,电视综艺节目的“本土化”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电视荧屏引进类综艺节目“本土化”改造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融合语境下,中西电视综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必然的,而“本土化”乃是我国电视综艺文化发展的归宿。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电视综艺文化的引进与中西电视综艺文化的碰撞做了一个扫描,以此为基础界定了本土化的内涵,指出本土化是电视综艺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我国电视荧屏引进类综艺节目本土化改造过程中的着力点,从本土化改造的取向和本土化改造的定位两方面进行阐释。第三部分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改造现状进行概述,从目标定位的生活化、文化追求的时尚化和艺术呈现的景观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四部分指出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前文讨论为基础,提出本土化改造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 本土化 本土化改造 问题 努力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言8-1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8-10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内容9
- 三、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0-14
- 一、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二、研究方法13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本土化”问题的提出14-19
- 第一节 电视综艺文化产品的引进14-16
-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试验期14
- 二、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文化的引进14-15
- 三、中外电视综艺文化的碰撞15-16
- 第二节 电视综艺文化发展的本土化16-19
- 一、本土化的界定16-17
- 二、效仿期的改造17
- 三、本土化与电视综艺文化的创新17-19
- 第二章 “本土化”改造的聚焦19-27
- 第一节 本土化改造的取向19-22
- 一、凸显核心价值观19-20
- 二、创意为魂20-21
- 三、娱乐为核21-22
- 第二节 本土化改造的定位22-27
- 一、运营的市场化22-23
- 二、取材的生活化23-24
- 三、基因的民族化24-25
- 四、风格的中国化25-27
- 第三章 “本土化”改造的呈现27-36
- 第一节 目标定位的生活化27-30
- 一、贴近生活的“万花筒”27-28
- 二、以人为本的多元化诉求28
- 三、和谐社会中的平民愉悦28-30
- 第二节 文化追求的时尚化30-33
- 一、传播时风30
- 二、创造流行30-31
- 三、绽放个体魅力31-32
- 四、形成青年亚文化圈32-33
- 第三节 艺术呈现的景观化33-36
- 一、生活场境的再造33
- 二、舞台情境的设计33-34
- 三、多种媒体的融合34-36
- 第四章 “本土化”改造的提质36-46
- 第一节 本土化改造中产生的问题36-40
- 一、节目定位不准确36-37
- 二、重形式轻内容37-38
- 三、重宣推轻质量38-39
- 四、效仿导致同质化39-40
- 第二节 本土化改造的努力方向40-46
- 一、加强文本解读,做到理性引进40-41
- 二、注重整体统筹,坚持分群分层41-42
- 三、严格质量标准,坚持古为今用42-43
- 四、凝练中国特色,,实施品牌营销43-46
- 结束语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1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湘;浅谈粤方言综艺节目的主持艺术[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钱锋;综艺节目主持人素质剖析[J];声屏世界;2000年06期
3 李静;综艺节目如何适应变化了的观众[J];声屏世界;2000年S2期
4 王畅;综艺节目的音乐选择[J];当代电视;2000年S1期
5 ;综艺节目切勿过分雕琢[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付岩;电视娱乐性综艺节目漫谈[J];声屏世界;2001年05期
7 王岩;;谈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J];记者摇篮;2001年08期
8 张炜;探求综艺节目的大众化和文化品位[J];视听界;2002年04期
9 齐爱军;元素·单元·主持人——综艺节目制作规律探讨[J];电视研究;2003年01期
10 张践,刘原;综艺节目“七十二变”[J];视听界;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萧盈盈;;中国综艺节目的类型演变及其文化语境[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红;综艺节目让老人笑起来[N];中国社会报;2000年
2 吴学安;综艺节目要走出模仿怪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阳;解码卫视综艺节目大战[N];人民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于帆;卫视综艺节目大战,谁是大赢家?[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魏青;综艺节目的“流行病”[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尚雨田;综艺节目该拼什么“大牌”[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帆;综艺节目最近有点“烦”[N];天津日报;2013年
8 何勇海;综艺节目不能乱贴“中国”标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9 司马童;“哭来哭去”的综艺节目就俗套了[N];工人日报;2013年
10 梁戈逻;舞蹈类综艺节目能否走出“造星”的老套路[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渊文;大陆与台湾栏目型综艺节目制作业价值链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董玲玲;综艺节目引进中的本土化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戚琪然;韩国综艺节目的探析与借鉴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4 李海玲;湖南卫视综艺节目联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平思;同质化背景下我国综艺节目品牌化发展路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若飞;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中节目元素的媒介效果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涵天;深圳卫视综艺节目《年代秀》考察报告[D];兰州大学;2015年
8 尹伟刚;娱乐综艺电视节目精益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9 李晓婧;我国大学生受众对韩国综艺节目的解读[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刘宁;内地综艺节目嘉宾与主持人幽默互动语言现象的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3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03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