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众包模式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22:22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众包模式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者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特定的(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此理念在商业领域的运作由来已久,聚合大众的力量为企业所用,不仅降低了研发、经营等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创新度和受众贴合度。而新闻媒体不完全等同于工商企业,新闻生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知识生产,有其固有的特殊属性。但是,面对优胜劣汰、日益激烈的媒体生态现状,一些着眼于移动时代的媒体先行者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众包模式移植于新闻生产领域,变“消费者”为“生产者”,不仅及时搭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快车,也为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嬗变指出一条可行路径。鉴于此,笔者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众包模式在新闻生产中应该如何应用。论文整体分为五大部分:论文首先在绪论中说明了众包模式在新闻生产领域应用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辨析众包与其混淆概念的关系,尝试提出“众包新闻”的概念,分析研究现状,继而明确论文的研究取向并提出创新点。第一章透过新闻生产主体和客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演变的角度,论述了众包模式“存在即合理”的理论逻辑,作为一种“移植”而来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出现极端互异的排斥反应,源自于“公民新闻”的历史渊源。第二章为应用案例分析。由于各国新闻媒体发展形态的多样性和媒介环境的差异化,众包模式在应用到具体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同一核心理念下略有差异的模式分化。基于对网站运作的观察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搜集,笔者梳理了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众包新闻案例(以欧美国家居多),并按照它们所依托的母体进行了分类,继而归纳出当前众包新闻发展形态的规律和走向。第三章以《赫芬顿邮报》为例,从新闻的生产主体、生产技术、生产组织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众包模式的内容生产特色,同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解读该模式在新闻生产领域中如何应用提供现实依据。最后一章将视线转回国内媒体环境下众包模式的发展现状,就业内争论的“真伪之说”,笔者提出了“中国确实存在众包新闻”的观点。该模式在国内媒体的应用显露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方面固然是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突破,另一方面有些特征在不同程度上有违众包模式的原则,反而会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对此,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众包模式在国内媒体中的发展路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滕瀚;;媒介融合视域下众包新闻的“三重角色”[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8期
2 慕玲;姚怡云;;“钛媒体”的成长之道[J];新闻与写作;2014年06期
3 仲秋雁;王彦杰;裘江南;;众包社区用户持续参与行为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赵红勋;;“懒人”时代:漫谈威客营销[J];今传媒;2010年12期
5 肖岚;高长春;;“众包”改变企业创新模式[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溢敏;赫芬顿邮报用户制作内容的特色分析[D];河北大学;2014年
2 曾新星;基于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传统媒体新闻生产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张林力;“我报道”影响下的新闻生产[D];苏州大学;2012年
4 雷勇;基于网络社区的众包商业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启示[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生产集成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裴沙沙;我国环境新闻生产影响因素的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8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16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