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人民日报》灾难报道的历史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17:28

  本文关键词:《人民日报》灾难报道的历史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 灾难报道 历史演变


【摘要】:《人民日报》灾难报道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日报》灾难报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人民日报》灾难报道的报道内容、报道功能、人物形象和报道基调四个方面对《人民日报》灾难报道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梳理。从灾难报道的内容来说,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的灾难报道中,灾情被隐匿,救灾是灾难报道的重点内容。1980年渤海二号沉船事件被报道之后,在《人民日报》灾难报道中灾情开始逐步呈现。2003年非典报道之后灾难报道转向灾难信息的全面公开。从灾难报道的功能来说,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灾难报道承担着政治宣传和鼓动救灾功能,80年代之后,灾难报道承担信息告知和原因反思功能,从非典后期开始,灾难报道开始具备议程设置功能,掌握舆论引导权,塑造集体记忆。从灾难报道的人物形象来说,在文革时期及文革之前,灾难报道中的英雄形象等同于阶级英雄。80年代之后,《人民日报》灾难报道中的英雄形象转变为个人情感淡漠的高大全的神化英雄。在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英雄形象转变为普通的具有真情实感的平民英雄。《人民日报》灾难报道中的灾民形象在汶川地震之前以集体化的面貌出现,汶川地震之后,灾民形象开始呈现出个性化倾向。从灾难报道的报道基调来说,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报喜不报忧是灾难报道基本的报道基调,在文革时期进一步发展为人定胜天的报道基调。20世纪80年代之后灾难报道兼具客观理性的报道基调和积极乐观的报道基调。2008年对汶川地震的报道在融合上述两种报道基调之外,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发展出了温暖感人的报道基调。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伟;记者在灾难报道中的理性选择[J];新闻采编;2002年05期

2 王凯锋;新闻宣传与灾难报道[J];新闻爱好者;2005年03期

3 李山庭;;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J];视听界;2006年03期

4 赖飞;;灾难报道对生命的“关怀”[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32期

5 马瑞婕;帕哈尔丁;;灾难报道的误区与对策——以10·5新疆乌恰大地震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08年33期

6 聂yN;;信息公开与灾难报道变革[J];新闻前哨;2008年12期

7 宋国珍;孙立国;;灾难报道要成为温柔的抚摸者[J];采.写.编;2008年03期

8 邓t,

本文编号:1186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186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