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梁启超弃旧图新另办报刊原因探析
本文关键词: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梁启超弃旧图新另办报刊原因探析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日本创办了两份对当时及后来社会影响很大的报刊——《清议报》与《新民丛报》,但前者主张"保皇",后者主张"维新国民",宗旨有很大的改变。对于两报的更替,学界多认为是火灾导致《清议报》停刊,梁便另办《新民丛报》,却未注意到两报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新民丛报》是在《清议报》遭到清廷严禁与保皇会声誉受损且经费缺乏的客观条件下,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成熟之际,与其师康有为产生分歧并欲摆脱《清议报》的束缚而创办起来的。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219.29
【正文快照】: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逃亡海外。同年12月,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进行勤王宣传。带给梁巨大声望的《清议报》于1901年12月发行100期后停刊,梁于翌年初创办了《新民丛报》。关于梁启超改办报纸一事,当时当事人说《清议报》出刊100期后报馆遭遇大火,导致报纸停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新;;《清议报》时期梁启超的版权思想[J];编辑学刊;2009年06期
2 宋素红,程新晓;梁启超与《清议报》[J];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3 徐桂;;悲怆而艰难的思想接力——梁启超和他的《清议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周福振;;论《清议报》的自由思想[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王樊逸;;“世界意识”与新闻本位——以《清议报》的外论与报译为中心[J];文化与传播;2012年04期
6 孙郁;日本的华文报刊[J];前线;2001年05期
7 李开军;傅小风;;“记者”一词在中国出现于何时[J];当代传播;2006年04期
8 陈彤旭;;“左叶事件”·记者地位[J];青年记者;1999年04期
9 李辉;《清议报》时期梁启超的编辑思想[J];编辑学刊;1998年01期
10 杨东伶;从传播学角度看梁启超在日本的报刊活动[J];采.写.编;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晓原;;梁启超:中国报告文学奠基者[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陈定家;;从梁启超《烟士披里纯》说开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睿 国家图书馆典阅部;维新之喉舌——《清议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志研;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第一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张家康;梁启超办报[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张家康;梁启超办报[N];中华新闻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丽;中国近代报刊与人的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静;《清议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娜;《清议报》“外论汇译”栏目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3 稂艳玲;试论《清议报》的立宪宣传[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曹丹;清末战争与《清议报》对民族心理创伤的表述[D];安徽大学;2007年
5 高雅琳;《清议报》与义和团运动[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7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19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