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恽代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4 11:29

  本文关键词:恽代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恽代英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历史 形成


【摘要】: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正是国家处于动荡、急需变革之法的时候,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是反动政府控制严厉思想,打压进步人士,严禁先进思想,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涌动交杂,出现了繁荣的景象。选择以何种思想救国成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普遍考虑的问题,当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恽代英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经过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思想选择,恽代英最终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主导,作为挽救国家的思想武器。同时,恽代英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他或创办或主编或指导过将近二十份报刊,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文以恽代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过程为研究重点,结合他的新闻实践活动,分析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背后的思想背景,并将这一形成过程分为萌芽、关键性探索和最终确立三个阶段,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四个核心要素进行考量,探析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过程。在萌芽时期,恽代英新闻思想中初现对报刊“机关”性质的认识,论述新闻客观公正性,探讨了报刊和读者的“极密之关系”;在关键探索时期,他认为机关报和机构之间应存在对应关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报纸的功能是组织、号召民众;在最终确立阶段,恽代英认为报刊要维护“党的精神”,代表党的立场,维护党的利益,同时他对新闻真实性上升到实事求是,阐明了报刊和人民的关系,自此,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恽代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终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时间最久的报刊之一——《中国青年》[J];新闻与写作;2007年10期

2 宋应离;;刊比人长寿——《中国青年》创刊八十五周年的光辉历程[J];出版史料;2008年04期

3 康彦新;史进平;;《中国青年》三次复刊始末[J];党史博采(纪实);2010年02期

4 刘金鸽;;《中国青年》周报对青年进步思想引导经验之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2年03期

5 睢城;;《中国青年》如何三度停刊复刊[J];湖北档案;2012年09期

6 谢悦;;革命先烈与《中国青年》[J];新闻研究资料;1983年06期

7 ;《中国青年》[J];新闻与写作;1998年11期

8 张羽,铁凤;创办《中国青年》[J];科技文萃;1996年07期

9 东方剑;;老态的《中国青年》与同类们的危机[J];青年记者;2002年12期

10 钟启元 ,焦永萍 ,曲星;1953——1963:《中国青年》的回忆——邢方群访谈录[J];党史文汇;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明榜;《中国青年》为什么全彩改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2 陈香;《中国青年》引领红色时尚80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晓朋;《中国青年》80周岁变“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潘跃;《中国青年》杂志创刊80周年[N];人民日报;2003年

5 李术峰;《中国青年》纪念创刊80周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柳堤;我们一起走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彭援军;53年前的《中国青年》复刊号[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晋雅芬;青年类期刊该如何走出迷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魏鹏;团市委开展“服务青少年月”活动[N];邯郸日报;2008年

10 晋雅芬;整体滑坡 青年类期刊迷茫前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鹏程;《中国青年》周刊研究(1923-192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丹;恽代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庄鹏;创办初期的《中国青年》研究(1923-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楠;时代的先锋,精神的家园[D];河南大学;2006年

4 高慧;1948-1956年间《中国青年》的历史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燕;《中国青年》(1923-1927)对国家主义的批判[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智勇;试析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中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50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250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6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