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流行语传播中的自组织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6:25
本文关键词:我国网络流行语传播中的自组织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流行语 自组织 混沌理论 分形理论 协同理论
【摘要】:截止到2015年12月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网络用户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6.88亿。互联网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参与性、包容性的空间,在这些特性方面,网络虚拟空间比真实世界表现的更加显著,特别是在中国互联网全面迈进Web2.0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了网络内容的生产和文化氛围的创造活动之中。Web2.0时代的传播模式以去集中化、多元化、个性化、通俗化为特点,以平等、自由、开放、务实、新颖、介入、宽容为主要思想,它就让网络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多样更加显着。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空间中的意义载体,无时无刻不在与网民产生联系,网民既是网络语言的生产者也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而网络流行语当之无愧是网络使用者使用最多、也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表现形式。那么,网络流行语是如何从海量的网络语言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络信息特殊的表现形式,继而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本文选取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央视新闻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2015”评比出的网络流行语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分析来合理的解释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组织现象,试图从具体的网络流行语传播形式归纳出一般的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本文选择文本分析法对研究样本进行多方面的文本分析和观察,对样本文本中所涵盖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展开挖掘,从传播环境、传播结构及传播效果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者、传播原因、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在理论支撑上,本文选择能够对自组织现象进行解释的混沌理论、分形理论与协同理论。在该理论的支撑下,通过对研究样本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基础是网络信息的混沌状态、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表现形式是分形结构形态、网络流行语传播产生的作用是形成了一种协同效果。这种混沌、分形、协同的特征同样适用于解释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并可以通过对这种特征的把握,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H1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7期
2 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v,
本文编号:1299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29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