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试论如何提升新闻报道吸引力

发布时间:2015-02-10 09:10


  [论文摘要]新闻报道具有吸引力影响力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根本职责,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孜孜追求。新闻报道只有有吸引力,才能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新闻媒体无论大小,都要在报道的吸引力上下功夫,将新闻作品创作,发布质量的提高作为媒体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论文关键词]报道 吸引力 新闻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积极发挥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使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影响力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根本职责,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孜孜追求。报道只有吸引力,才能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既然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如此重要,那又应该如何提高呢?

  一、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来自精心策划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命门。事实本身并不是新闻,但它是客观存在。新闻本身是绝对不能虚构和策划的。面对当前各种媒介和电视频道栏目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电视台要想增强竞争力,办好频道、栏目、节目和各类活动,更好地围绕中心工作,科学有效地搞好广播电视工作,,就必须提高新闻的策划水平。
  策划是当今新闻单位组织开展新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运用专业知识、经验、智慧等的脑力劳动行为。策划内容包括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对未来可能采取的措施办法和播出效果的评估等。根据不同的形势、任务、要求、特点,从宏观到微观,从全面到局部对频道栏目节目新闻报道进行多方位多方面专业科学的安排部署,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策划”。一项重大题材的新闻宣传能否成功,一项重要主题性宣传报道活动是否能产生影响力,一项大型电视活动是否能获得预期效果,一个栏目、节目能否常新常鲜,广受群众欢迎,关键是看策划。没有好的策划,新闻报道活动就没有生机与活力,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日前,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活动,《数字十年》系列报道,《远方的家——北纬30度行》系列报道,《我这十年》系列报道,《财经频道》的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人民日报》开展的“走基层探访熟悉的陌生人”、“十年回眸重大战略”;天津电视台开展的“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天津日报》推出的“深化走转改,唱响主旋律”、“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传播效应。

  二、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从记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中来

  新闻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影响着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没有好记者就难有好新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自古以来的至理名言所阐释出的就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体现媒体和采访人,也就是新闻主体对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即新闻客观在主观认识上所做出的发现、收集、整理、陈述、评价、分析和传播。
  新闻报道虽然来源于现实,但新闻却不是现实事件的简单传送,“新闻人不是复印机”。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认识挖掘事实的深刻本质以及它的价值内涵,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履行怎样的社会责任,如何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媒体特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这都与新闻从业者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道德责任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密切相关。新闻从业人员所必备的任何一项素质的缺少,知识结构的缺位,都很难做出好的优秀的新闻作品。
  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事实是非判断能力如何,能否以新闻价值为依据来选择新闻事实,特别是在面对社会多元化的复杂情况下,媒体和采编人员能否遵循新闻规律,准确科学地把握趋势,准确判断,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公信力、影响力。所以,新闻采编人员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理论修养和专业学习,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方法论来分析新闻事实,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对各种利害得失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才能面对复杂情况时,做到头脑清醒,厘清事件来龙去脉,对事实进行科学判断,做到应对自如,发出的报道才会有吸引力,在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比如,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邵传杰回家路”、“车站上的王明义”、“再访黄临乡”,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的走基层蹲点日记“爱在吐鲁番”连续报道就是最好的佐证。

  三、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从社会实践中来

  新闻报道是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事实的梳理的客观的报道。它作为一种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其吸引力首先来源于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要深刻认识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实践,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任何脱离实际,道听途说凭空编造的猜想都不是新闻;那些只注重形式玩花架子而不重视内容的报道,也只能是一阵风,无法留住观众的视线。
  那些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报道,都是新闻工作者走进田间农舍、社区学校,远涉贫困山区、边防哨卡,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向实践学习,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冷暖安危作为重点报道的内容的。例如,《人民日报》推出的走基层贫困山区行中的“留守朱田村”,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杨立学讨薪记”、“骑着摩托回家”、“小邱买票记”、“冰雪回家路”,中国记协组织的百名中央媒体记者老区行等报道。

  四、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从遵循新闻规律,不断创新内容形式中来

  深入社会实践中,也会发现许多事实,但只有事实是不够的,还要有对事实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并非凡是发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事实都是群众感兴趣,需要进行传播的。记者要用理性思维和有效方法对事实进行筛选、归纳、整理,要选择具备新闻价值的,特别是对基层一线的事实加以报道,并要根据形势和现实状况,讲究报道艺术,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否则新闻事实的内涵和事情本质就不能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产生不了应有的吸引力。
  新闻报道要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发挥出应有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就要针对所发现采集的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脉络和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为圆点,采用科学专业并有创新特点的方式方法进行立体联动和多形态呈现,把新闻作品采写拍摄得富有前瞻性、穿透力、感染力,使之真正实现“三贴近”,具有鲜明风格,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传播特征,只有这样的新闻报道才会具有吸引力、影响力,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对事实按新闻规律进行有效组合,讲究呈现方法,都是构成优秀新闻报道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我们在全面、准确地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还必须对事实进行科学专业的梳理、集纳、总结和提炼,用创新的思路方法来理清报道的主旨,采用原生态反映,故事化阐述、纪实化表达、细节式展示、平民化视角、连续化跟进等方法来呈现内容,体现新闻规律的真谛。在形式上,电视媒体还应强调视觉形象,新闻报道必须具有真实、清晰、生动的画面,在缺少直接的视觉画面时,要使用图表、动画、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使各种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画面和造型上,电视报道还应充分调动色彩、光线、构图、运动镜头、音响、现场采访、现场报道等各种表现手段,并不断创新,使视觉形象更加具有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纵观中央电视台在“走转改”活动中,记者从具体的人和事着手进行舆论监督的报道。“皮里村孩子的上学路”、“儿童医院蹲点日记”、“招工局长陈家顺”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
  在信息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新闻报道吸引力的研究,这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调整方法,精心策划,创新宣传技巧,才能不辱使命,这是新闻报道提高吸引力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可选。

 

 



本文编号:13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