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清末媒介文化的传统资源与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17-12-31 22:38

  本文关键词:清末媒介文化的传统资源与精神传承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媒介文化 清末 近代报业 口语传播 工具观 资源


【摘要】:清末媒介文化之发生得益于深厚的传统资源。首先,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资源,官方的影响几乎渗入清末传播的各个领域。清政府在推动清末媒介文化近代化方面的作为,不容忽视。其次,口语传播在清末异军突起,并非顺应了社会变迁、技术进步的东风,却是借重了传统媒介文化的资源。清代口语宣教体系之完备,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培养了官绅士庶共同的接受习惯,从而为新式讲演孕育了为数庞大的听众群体。此外,通观清末媒介的运演轨迹,中国知识分子从开官智到开民智的心路历程赫然再现。或许是由于对西方现代媒介观念的认识偏差,更因缘启蒙的迫切需求,清末近代媒介文化展露出浓郁的功用主义色彩,无可否认,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精神资源。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media cul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enefited from the profound traditional resources. First, as a tradi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 The official influence almost infiltrated every field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action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edia cul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an not be ignored. Secondly, the oral communication emerged sudden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did not conform to the social change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owever, borrowed the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media culture. The perfection of oral education system in Qing Dynasty not only left rich material wealth, but also cultivated the common acceptance habits of officials and gentry. Thus, a large number of audience groups were conceived for the new speech. In addition, a general view of the movement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media track. The mental course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from opening the official wisdom to opening the people's wisdom is reproduced, perhaps because of the deviation of the western modern media concept, and the urgent need of enlightenment due to the reas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modern media culture showed strong utilitarianism, and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ts important spiritual resourc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XW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222)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讯息,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其自身同时也传达着社会信息。媒介现象本身因而亦构成一种文化。近年来,国内的媒介文化研究渐次展开并持续升温,而诸家所侧重,要么是对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介绍与阐释,要么从不同的社会理论视角对当代媒介产品的文本进行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国平,尹美林;媒介文化自律论[J];新闻知识;2002年05期

2 陈龙;如何面对“媒介文化全球化”[J];声屏世界;2002年11期

3 何国平,尹美林;媒介文化自律论[J];湖南经济;2002年S1期

4 陈卫星;在媒介文化之外,或者其中[J];中国审计;2003年22期

5 操慧;从媒介文化的角度解析晚报文化的涵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6期

6 陈雪虎;口说文化、文字文化、媒介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严功军;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媒介文化[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张渭笑;新消费者理念与媒介文化生产[J];新闻知识;2004年01期

9 陈雪虎;走向媒介文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于德山;文化产业的原动力与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生态[J];新闻界;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祝斌;阳美燕;;论发展先进媒介文化[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2 李文明;吕福玉;;网络文化的媒介文化学批判[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彭祝斌 阳美燕;建设先进的媒介文化[N];湖南日报;2003年

3 武汉大学哲学院 葛彬超;多元文化语境下媒介文化的时代使命[N];湖北日报;2008年

4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媒介文化批评:文化研究的一种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田波澜 唐小兵;媒介文化视野中的地市级晚报[N];中华新闻报;2005年

6 石峰;谱系视野中的媒介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熊元义;第二届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高层论坛举行[N];文艺报;2008年

8 许 鑫;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有限[N];中华新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潇扬;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葛彬超;媒介文化与当代生活境遇[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杨光;形态与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晓军;形象流——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伦;媒介文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2 付婷婷;媒介文化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晶;中国媒介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性和主导性[D];河北大学;2009年

4 周敏;后现代语境下媒介文化的“萌”化症候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杜金莹;90年代以来媒介文化中的偶像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陈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媒介文化思想[D];兰州大学;2010年

7 霍慧霓;1990年代以来中国媒介文化散点透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段炼;以媒介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楠;论媒介文化在新文化建构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何文辉;论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共谋[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1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61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