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网红”现象剖析
本文关键词:运动员“网红”现象剖析 出处:《新闻战线》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里约奥运会后,国内现役运动员成为"网红"的现象非常普遍。本文分析了运动员成为"网红"的内在因素及其积极作用,诸如亲近网民、带动公众关注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等,同时对体育"网红"可能迷失自我的负面影响进行剖析,并且从运动员自身、主流媒体等维度提出了对策。
[Abstract]:After the Rio Olympic Games, it is very common for domestic active athletes to become "net 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athletes becoming "net red" and its positive role, such as getting close to Internet users.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sports "net red" which may be los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athletes themselves, mainstream media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分类号】:G206;G812
【正文快照】: 有人说,里约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娱乐化的一座里程碑,催生了大批现役运动员“网红”,而且这种趋势延续至今:鸡年央视春晚,没有安排奥运冠军们闪亮登场,却让傅园慧与冯巩等人合作表演相声剧,显然是看重其“网红”身份;随后,另一“网红”张继科登上了央视的元宵晚会;再后来的201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凡长;;低俗“网络红人”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1年04期
2 周翔;;网络红人:路在何方?——与传统明星的对比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蔡宝春;;网络红人的“爆强”宿舍[J];高中生;2009年05期
4 王鲁美;;防范“网络红人”现象的负面影响[J];今传媒;2009年08期
5 李宇婧;;“丑角”原型下网络红人的娱乐价值[J];新闻世界;2010年06期
6 杨斌成;;网络红人现象的传播社会分化解读[J];传媒观察;2010年08期
7 崔伟萍;张甜甜;;网络红人现象的冲突论视角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霞;张明菊;;高校“网络红人”现象的教育学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9 马丽慧;王秀丽;;“网络红人”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2期
10 孙甜;;大学里的80后网络红人馆[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楠;;浅议网络红人事件报道中存在的误区[A];首届中国人物传播家大会暨第二届中国人物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亚男;;场模式下的网络传播心理——以网络红人现象为例[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网络红人”搏出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2 熊建;网络红人如何走出鲍鱼之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苑广阔;盼望更多老吕这样的“网络红人”[N];团结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关艳玲;77%大学生认为网络红人是炒作[N];辽宁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尹平平 实习生 王婧琦;出家人成“网络红人”,,“有名有利”该不该[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唐月伟;网络红人,向左走,向右走?[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关艳玲;网络红人为什么这样红[N];辽宁日报;2010年
8 司马童;电视炫丑之路应堵住[N];中国文化报;2012年
9 陈英凤;没必要禁止网络红人上电视做嘉宾[N];中山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张莺 张捷;管理低俗网络红人,执法部门遇尴尬[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子娟;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李宇婧;女性网络红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卫玲;“网络红人”现象传播中的多重互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崔小缓;审丑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平面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郑欣;网络红人服饰品牌微博传播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6 朱学蕊;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左芳;网络红人景观的文化意义及其媒体空间的建构[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李春英;“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D];广州大学;2011年
9 刘杨;时尚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邓辉;女性网络红人现象的文化解读[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7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67463.html